她看着杭州南站这片空地,突然哭了出来……美国女孩万里飞杭州寻亲,发现重要线索! 哈佛女孩刘亦婷,留美的真相被网友曝光了
她看着杭州南站这片空地,突然哭了出来……美国女孩万里飞杭州寻亲,发现重要线索! 哈佛女孩刘亦婷,留美的真相被网友曝光了,
下面给大家讲解“她看着杭州南站这片空地,突然哭了出来……美国女孩万里飞杭州寻亲,发现重要线索! 哈佛女孩刘亦婷,留美的真相被网友曝光了”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她看着杭州南站这片空地,突然哭了出来……美国女孩万里飞杭州寻亲,发现重要线索! 哈佛女孩刘亦婷,留美的真相被网友曝光了,
她看着杭州南站这片空地,突然哭了出来……美国女孩万里飞杭州寻亲,发现重要线索! 5月20日,27岁的Lindsay Geier从美国万里赶到杭州寻亲。 今年3月,Lindsay Geier给快找人发来信息:我是林赛·盖尔,想寻找亲生父母。 原来,27年前,1995年9月26日,在原萧山火车站,她被人发现,随后,她被送到了萧山社会福利院,经过检查,当时她大约6周左右,身体健康。福利院给女婴取了名字:萧颖妍,精心照顾她。 在福利院呆了8个月后,萧颖妍被来自美国佛蒙特州的盖尔夫妇收养。 橙柿互动此前报道。 萧颖妍现在纽约一家旅游公司工作,是中层,从18岁开始,她就想着能有一天来杭州寻亲父母,曾计划了五次,因为种种原因,没成行。为了这次来中国寻亲,她省吃俭用攒了钱,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杭州。 这三天,快找人记者陪她一起寻找,经过走访调查,有了重要线索。 当年的候车大厅成了停车空地 5月22日(周一)开始,我们陪她寻亲。 萧颖妍打算去当年发现她的地方看看。1995年9月26日,她在原萧山火车站候车大厅被人发现,那时她6周大。 但原萧山火车站早已原址新建,2010年开始,萧山站更名成为杭州南站。2020年7月1日,新的杭州南站正式开通运营。 如今,原萧山火车站候车大厅已经成为一块停车的空地。风裹着雨,冷飕飕的凉意,萧颖妍站在那,突然哭起来,陪同的宋女士安慰她,她靠在她的肩上,沉浸在情绪中。 思念因为没有具体的落脚点,和这块平地一样,显得有点空落落的。 萧颖妍此次寻亲,还想回访当时自己呆过的地方。那些地方,她只从收养文件里看到过文字描述,年幼的她可能也不会存有记忆。但她还是想去感受下当时的自己。 养父母把包括他们来收养时所拍的照片等在内的与她身世的资料都交给了她,希望对女儿的寻亲有帮助。 火车站,是回忆的起点。但年代久远,要往前追溯,并不容易。 一件小花衣和两只奶瓶 萧颖妍曾在原萧山社会福利院儿童部生活了8个月左右。她很想看看自己呆过的房间,看看自己小时候睡过的床。 养父母一直保存着她离开中国时,福利院给她穿的衣服:一件圆点背心套装和小碎花短袖衬衣,还有毛线编织的小鞋子。除此之外,他们还保留着小颖妍在福利院用过的奶瓶。 (萧颖妍提供) 原萧山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会福利院,里面照护对象有老人和儿童,随着发展需要,后更名为萧山社会福利中心。2014年,萧山社会福利中心搬迁到如今蜀山街道的新址。 原萧山社会福利院,如今,已改建为民营的期颐养老院。 养老院值班大伯是萧山本地人,七八年前,大伯到养老院工作,“都装修过了”,院内一侧是有连体的三层楼房,因为服务对象为老人,房间风格以及布局都做了调整,大伯指着一楼推测说,“可能那是以前小孩子的房间”。萧颖妍想去看看自己房间的心愿没法实现了。 小颖妍那件花衣服上的名字,萧山社会福利中心陈主任说,可能是当年的保育员阿姨绣上去的,那双可爱的毛线鞋子也可能是阿姨们编织的。 发现女婴的孙大伯 在浙江省民政厅有关部门、萧山区民政局、萧山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的帮助下,寻亲工作有了进展。 在原档案记载中,提到了一个叫“孙旭明”的人,是当时发现女婴的当事人。 从年龄推断,可能已经退休了,我们先找到萧山区公安分局了解,萧山公安分局经过查询,没有叫“孙旭明”的退休民警。 会不会是铁路公安派出所民警呢? 一位曾在杭州南站铁路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回忆,“好像听到过这个名字。”我们又找到杭州南站原站长、王站长,他回忆,火车站老职工中是有一位叫孙旭明的,退休快20年了。 也许,离27年前的那个女婴故事更近了。 当我告诉萧颖妍这一线索,她的眼睛亮了,一扫此前在车站难过低落的神情。 昨天下午,我们在萧山南门江社区见到了孙旭明大伯。 孙大伯今年79岁,戴一顶太阳帽,远远地就冲我们打招呼。他带我们一起去他家,老伴客气地给我们泡茶,端来水果。 萧颖妍拿出自己前一晚准备的卡片和糕点,她是个有心的女孩,知道自己即将要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很兴奋,也很感恩,买了点糕点作为伴手礼。 她在卡片上写着: “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听说我可以从你这追溯我故事的开始,是你发现了我,想必当时我一定很恐惧和难过。没有你的觉察和真诚,我不知道我会怎样,我欠你这么多。在1995年9月26日,你发现我送我去萧山福利院,28年过去了,这是我自从1996年去美国后第一次回到中国,感谢你愿意见我并回答关于我故事的一些关键问题,祝你永远安好……” 署名是中文的:萧颖妍,字迹看起来有点幼稚,是她照着手机的中文显示,一笔一画写的,更令人觉得她有心的是,她还照着中文显示特地写了大伯的姓:“孙”和汉语拼音“xie xie”。 衣服外面有张红纸条 1995年,孙大伯51岁,当时他在火车站里任工会主席,“平时我会去值班室转转”。 前一天,我联系孙大伯后,他就开始努力回忆,“晚上我又好好想了下那天的情景,那天,是他们叫我去看的”。 孙大伯记得,当时站里有检票员在喊:“快来,快来,有小孩没人要了。”他听到后跑过去,检票员告诉他,之前有一位旅客坐在候车大厅,一位妇女抱着个孩子过来坐在边上,后来说自己要上厕所,让边上的旅客帮助照看下,随后这名妇女就往厕所方向走了。 那名帮助照看的旅客左等右等不来,而正好所搭乘的火车进站了,要检票了,旅客向检票员反映,大伯回忆说那名帮助照看的旅客“可能是名中年妇女”。 “这是大门,休息室在这,候车大厅在这”,孙大伯在纸上画着方位图,他说,候车大厅有好几排座位,那名抱着孩子的妇女坐在靠近厕所的第二三排左右位置。 (孙大伯在画当时候车大厅示意图,实习生陈逸明摄) 孙大伯和同事都开始在火车站内找,女厕所里也没有,他们在广场找了一圈,也没发现,回到候车大厅,孙大伯和同事翻了下襁褓,里面露出婴儿的小脸蛋,“衣服外面有张红纸条”,约有七八厘米长四五厘米宽,“上面写着出生日期和名字”。 大伯他们赶紧向领导汇报后,没来得仔细看孩子是男是女,就抱着孩子和同事一起送去原萧山社会福利院。后萧山社会福利院又跟所在辖区的城厢派出所反映。 “大概上午十点左右”,大伯推测,当时那名帮助照看的妇女搭乘的是从上海-金华的357/358车次火车,那趟火车发车时间10点左右。 孙大伯说,当时他们送到福利院后,在二楼接待室,福利院有位女医生(或女护士)还给婴儿做检查,出来后告诉他,是个女婴,“还说身体蛮好”。 (孙大伯夫妇和萧颖妍楼下合影,实习生陈逸明摄) 值班室有只布包,包里有封信 事发当天下午,大伯回到站里,在火车站值班室,发现桌子上有只小布包,外面包着的布“看着有点破破烂烂的”,布包里有一些尿布,“其中一块好像还湿了”,在几块尿布底下,他看到了一封信。 因为无法确认是谁放着的,大伯把信收了起来,“如果以后有人来找,这也是个信物”,他把这封信放进了书里。 我联系到他后,他想起来这封信,但因为搬过家不知道放哪了,连夜翻箱倒柜地找了几次,最后找到了,“还夹在书本里”。 信纸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见的那种,纸有些泛黄发皱,上面的字是用圆珠笔写的,涂涂改改,也许时间久了,字迹有些洇出来了。 看语气,像是一位母亲写的。 信上说:“敬爱的那位大姐,我很感谢你抱到那个女孩,我也不知道你现在把她这么样(怎么样)还是送人还是留下你自己养育她。我想你看到她的时候,不忍心丢掉她吧?不像我这没有良心的母亲……” 又接着说:“……我不知道你是生还是死,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身世,妈妈每年你的生日(七月十八日生)那天的时候,我会来这里……”,继而又说,“如果我没时间来,你的大姐就会来,大姐比你大10岁……她真的很喜欢你,总是一天到晚就知道吻你,你手上的珠子是她送的,我把它拿下来,她就会哭……” “如果你真的被好心人收养,今后等你大了,你的养父母会告诉你的话,要好好对待他们的养育之恩……”。在最后,她又遗憾地补充道,“拿东西的时候还是望(忘)了拿里面的内衣。你二姨妈看到那位抱你的大妈。“ “可能是妈妈写好信,托人把孩子抱到了火车站”,孙大伯老伴分析。 要说明的是,目前,我们暂时无法确认这封信上所述,是不是和萧颖妍的身世有关。 DNA比对,一种希望 DNA比对,是寻亲的捷径,也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寻亲方法。 此次萧颖妍寻亲,得到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大力帮助。昨天上午,我们陪萧颖妍去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采集了DNA。 橙柿互动曾多次报道的寻亲专家、王东京和同事张法医一起为她做了采集。王东京是杭州警方寻亲打拐的技术专家,也是杭州市公安局“团圆行动”专班成员。 自从2021年“团圆行动”部署开展以来,杭州市公安局已设立15个打拐团圆采集点,并对外公布了联系民警和电话,2021年到2022年,为400多名寻亲人员采集了DNA,杭为203位失散被拐人员找到家人。 萧颖妍专注地看着法医做准备工作,这是她的一个希望。 昨天下午,“浙江迪安鉴定”司法鉴定机构为萧颖妍免费采集DNA。“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对她来中国寻亲有帮助”,相关部门负责人王先生说。 近年来,“浙江迪安鉴定”也积极为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的失散寻亲者提供技术服务,已促成了1000多人找到失散家人。 橙柿互动曾报道,去年,萧山瓜沥镇沿塘村村民在寺院附近发现人类骨骸,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继宗,及“浙江迪安鉴定”的三名法医为这些遗骸验明正身,出具的鉴定情况结合史料记载和村民回忆,印证这三人应是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第八支队阵亡将士。 线索一:她叫凃婷还是涂婷? 三天的寻找,我们梳理了下目前掌握的一些线索,也请大家一起来帮助萧颖妍圆梦。 我们在原档案记载中,还发现一条线索。 在记录中,写有一个名字:凃(或涂)婷,并填写出生日期为:1995年8月13日。而在萧颖妍收养登记证件上注明的出生日期也为1995年8月13日。 一般情况下,送往福利院的孩子如果缺少明确的出生信息,入院登记时,会请医生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推断其大致出生日期。 结合孙大伯所回忆当时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发现的婴儿襁褓里曾有张红纸条,上面写有名字和出生日期看,推断“凃婷”及“1995年8月13日”,为女孩亲生父母在她身上所留纸条上的内容。 孙大伯当年曾写过一张当时的情况说明,侧面也可以印证了这一推断。 “我连夜去找了来”,这是一张上面抬头写着“客运记录”的纸,大约手掌大小,折痕泛着毛边,上写: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在萧山火车站候车室发现无人认领的女婴,凃(或涂)婷,女1995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十八日……”。 因时间久远,加上当年那张遗留的纸条也已不见,所以无法确定到底姓凃还是涂。 词典上解释,凃古同涂。我们试图从姓氏变迁来追溯女孩来自哪里。 假设一:姓凃。 关于凃氏的源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大禹妻子姓氏演变而来,为夏代皋陶分支之凃山氏族,一种说法是胡尧《中国姓氏寻根》称:凃源出于荀氏。春秋时,晋国任凃水县(今山西榆次西南)大夫智徐吾的子孙就称为凃氏。《姓氏族谱笺释》提到,“春秋时,晋国新吴侯凃钦(记者注:也有史料称涂钦)南迁,渡江南,主豫州,其后繁衍。凃钦遂成中国东南部凃姓之祖。” 据资料,今凃姓后代以安徽江西等地为中心,散居于全国及世界各地。 假设二:姓涂。 据史料,原本涂姓,是为赐姓,在凃字基础上改的,相传在明朝期间,“凃”氏一房的祖先,因对朝廷有功,而被明朝皇帝赐封姓“涂”,多一点是以朱砂红点,代表是有功之后。 据资料,“涂姓”分布比“凃姓”范围要大得多,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等省市、自治区都有。 线索二:从哪来的? 此前报道后,读者们纷纷提供信息。 有读者说,本地人大概率是不会把孩子放在火车站的,也有读者分析,可能是女孩亲生父母中途经过火车站时放下,放下孩子后又去坐其他火车了。还有读者分析认为,不太可能父母亲专门从外省坐火车赶到萧山站送走。 如果我们能了解当时的火车发车情况,或许对女孩寻亲有所帮助。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国铁路正面临提速。1992年5月1日,老杭州东站建成启用。同年6月,原萧山火车站在现在的杭州南站地址上新建的萧山站新站房启用。 事发时,金温铁路等铁路已经开通了。萧山站,当年有4个方向驶来的列车停靠,一个往宁波,一个往金华,一个往杭州东站,一个往杭州城站,形成一个"X”型向铁路沿线输送着旅客。每天,旅客大约在四五千人次。 众所周知,火车都是来、去一对对开的。据孙大伯说,当时萧山站,每天24小时内,约有25-26对列车,大约间隔半小时一班车。白天大约有15-16对列车。 当年不像我们现在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询火车时刻表,当年,火车时刻表都是纸质发行的,每一年,火车时刻表会根据运输趋势,在春夏秋冬会做四次调整,比如结合春运、暑运、秋收等。每年10月22日左右会发布新的秋季调整时刻表,事发是9月26日,距离10月调整还有几天,沿用的可能还是暑运期间的时刻表。 据孙大伯回忆,当时那位帮助照看的妇女,可能上的是358次上海-金华的火车,以此推断发现女孩被遗弃时间在1995年9月26日上午十点左右。据此,进一步推断,此前至少一个小时前,很可能是抱女孩来的人(不一定是她的亲生父母亲)进了候车大厅。 1995年的时候,中国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5年9月26日距离国庆还有四天,那时还没七天长假。据孙大伯回忆,在9月底的时候,往往有一波“返乡潮”,当时出外打工的农民工要赶回去秋收。 那么会不会是曾在杭州、宁波、金华方向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要赶回老家时,在经过萧山站把孩子放在那了? 目前,我们无法掌握1995年9月期间在杭州境内的火车时刻。如果有读者有相关信息,请及时跟我们联系。 线索三:这是名字吗? 在值班室桌子上发现的那个布包,如果和女孩有关,据分析,可能是后来抱孩子来的人乘大家不注意放在那的。 在这封信中,那位母亲说她打算把女孩带出去时,曾告诉女孩的姐姐说“到姥姥家里住”。 一般,姥姥的称呼,多为华北、东北的北方人使用。像浙江地区,一般称外祖母为外婆。 布包里的那封信上,似乎有个署名,不知是不是与那位写信母亲有关?因涂改看不清楚,我们还将请专家做进一步分析。 最近有个人在网上很火,中国鸡娃式教育的鼻祖,20多年前的全民偶像,被无数家长推崇的“别人家的孩子”——哈佛女孩刘亦婷,时隔二十多年再度登上了全网热搜。 原因是因为有媒体发了一篇文章,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这场持续了25年的鸡娃骗局碎了》,这篇文章刻意的将“哈佛女孩”和“普通中产”进行对比,意图通过反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从而引导出鸡娃教育没用,天才最终也会平庸这样的结论。 但这届网友可不好忽悠,经过大家的查证,发现这篇文章漏洞百出,核心逻辑根本站不住脚,有大量隐藏的真相被不断挖出,最终媒体只能偷偷摸摸的进行了删文处理。 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因为所谓的天才少女努力学习,最终考上哈佛大学的童话桥段,本身就存在很多猫腻,不信我们来看看刘亦婷的真实经历,看看她当年到底是怎么跑到美国留学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刘亦婷之所以能被哈佛特招,肯定是因为她是万里挑一的超级学霸,但事实的真相却并非如此,根据刘亦婷身边同学的透露,刘亦婷虽然从小成绩很好,但远没有好到全国皆知的地步,当年她没有考SAT,只考了托福,而且成绩也平平无奇,属于勉强能达到哈佛准申线的样子,这样的天份在天才堆里压根就不起眼。 有人肯定会说了,人家美国人又不是只看成绩,肯定还考察了性格啊特长之类的优点,但不好意思,这些都没有,由于从小极端鸡娃式的教育,刘亦婷的童年非常压抑,一直到她快成年的时候,都没有养成什么兴趣爱好,就这样一个学习机器,不仅谈不上有什么艺术特长,更谈不上有多强的人格魅力。 她之所以能被哈佛特招,主要是因为当时去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外人无从得知,但世人皆知的结果就是,这个美国人给她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她就被哈佛大学给破格录取了。 而这个美国人是谁呢?他叫拉里·西姆斯,是美国议员,还是当时中美合作组织新上任的领导,主要负责的就是促进中美友好交流,双方挑选一些留学生进行交换学习,而刘亦婷的父母,刚好瞅准了这个时机,让自己的女儿引起了这位美国议员的注意,然后顺理成章的拿到了推荐信,实现了人生逆袭。 换言之,刘亦婷之所以能被哈佛录取,并不是她这个人有多么优秀,从小有多努力,而是因为她家里有渠道帮她搞到一位美国议员的推荐信。 可当时的人并不在意这些细节,他们坚持认为刘亦婷的成功全是靠个人努力,以此来给鸡娃教育的合理性背书。 所以当刘亦婷被哈佛录取的消息传出之后,举国震动,新华社亲自发布通稿,大小媒体争相报道,《成都商报》甚至专门给刘亦婷开了四个热线,以方便全国人民向她取经。 在那个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还有大量的家长给刘亦婷写信,信里的内容大多是这样的: 怎样对五个月大的儿子进行早期教育? 大学生如何快速的学英语? 如何让天资平庸的孩子变成天才? 当时的家长们把刘亦婷当成了救命稻草,他们坚信刘亦婷一定掌握了哈佛女孩的培养秘诀。 可只有当事人清楚,哪里有什么秘诀啊,关键还是要弄到一封哈佛的推荐信,不过这种事他们肯定不会在外面到处说,所以当有人问起的时候,刘亦婷的母亲就真的分享起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得多了,慢慢的她就觉得烦了,想着干脆直接出一本书,反正自己本来就是干编辑工作的,写一本书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于是一本在中国鼎鼎大名的育儿书籍就这样诞生了,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 这本书对于喜欢鸡娃教育的家长来说,地位等同于圣经,在当年刚出版的时候比全球畅销小说《哈利波特》都火。
哈佛女孩刘亦婷,留美的真相被网友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