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从来没人告诉我男装这么好穿,原来女装也会有粉红税!
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从来没人告诉我男装这么好穿,原来女装也会有粉红税!,
下面给大家讲解“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从来没人告诉我男装这么好穿,原来女装也会有粉红税!”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从来没人告诉我男装这么好穿,原来女装也会有粉红税!,
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典型的飞来波女孩 美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了今天我们所认为的第一次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产生了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离经叛道的行为举动,而这些女孩也被用一个略带有轻蔑性的称呼“flapper”来称呼,中文直译为飞来波。 一、“Flapper”的词源 这个词有记载以来,1903年首次出现在英国,1904年出现在美国,当时小说家戴斯蒙德在他的大学牛津生活故事中使用这个词,他写道:“There's a stunning flapper”(有一个令人惊叹的飞来波女孩)。1907年,英国演员乔治格雷夫斯向美国人解释说这是形容表演舞蹈戏剧女孩的俚语。也被称为舞者,在乔治格雷夫斯的记载中中,她像一只小鸟一样跳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形容词。 但是这个词真正是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候的美国女孩习惯将自己的大衣的扣子解开,让衣摆在走路时晃动,而晃动则与“flapper”一词的本意相同,并且看起来更加独立,标志着自己已经从古板的紧身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中走了出来。 二、形成的背景与原因 飞来波女孩形成的一大原因是一战的结束,残酷的堑壕战,令每一个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感到毛骨悚然。更不用说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伤亡和紧随其中的西班牙流感,使得年轻人感觉到生活是短暂的,可能随时就会结束。因此,年轻女性想要过上自己的青春,拥有享受生活和自由,而不是只是呆在家里等待男人嫁给他们。毕竟,人生苦短。 我们完全可以说,在所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旧的正统观念和权威,当它结束时,政府,教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像过去那样有能力管理人类的生活。这是一种风俗和道德的深刻变化,使社会变得更加自由和不受约束。女性和其他人一样受益于这一点。对她们来说,那些行为上的道德说教都不再具有可信度,而且在公共场所无人陪伴的露面,或使用或草,甚至婚前关系都不再受到约束。 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又为女性的自由提供了一定的条件,1920年美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颁布, 禁止任何美国公民因性别因素被剥夺选举权。 这至少在政治上已经承认了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女孩在工作场所有更多的机会,甚至从事传统的男性工作,如医生,律师,工程师和飞行员。消费主义的兴起也促进了“实现和自由”(fulfilment and freedom)的理想,鼓励女性独立思考自己的服装,职业,或者社交活动。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第一个女飞行员 汽车的发明与普及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汽车的发明使得女性可以不受限制的出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再经受公共交通工具对于女性的各种限制。 三、典型的飞来波女孩形象 典型的飞来波女孩在打扮上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裁剪短裙,将裙子提到膝盖以上 2、改变自己的发型,更多的采用偏男性发式 3、穿高跟鞋和丝袜 4、抵制紧身胸衣甚至有的连胸罩都去掉 而在更加深远的社会意义上,每一名飞来波女孩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女权主义者。在生活和思想上她们有很多不同于旧女性的地方。虽然当时可能认为飞来波女孩只是一种堕落的时尚,但它的影响力远比一时的时尚风潮要大得多。更多女性获得独立,开始在家庭以外工作,并寻求投票权和其他权利,飞来波是现代女性,在当时通常被人通常被称为'新女性'。飞来波女孩显示,女性应该更关心自己而不是在生活中取悦男人。这是女性第一次真正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飞来波女孩也体现了智力和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满足男性的需求。 四、飞来波女孩打扮背后的政治隐喻 时尚的变化我们可以解释为是女性首先在自身形象上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一次反动,短裙和短发可以被视为是性解放的象征,而旧式的紧身胸衣则被认为是逢迎男性的体现。更加柔软的胸衣,一方面使得女性的整体身材更加平直,显得更加有男子气息,扁平的胸部对女性来说更加有吸引力,她们认为这样是成熟的象征,是独立的表现。 而在发式上,这一切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发式被人称为“鲍勃发式”(Bob cut),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男士发型,只不过经过了女性化改良使得更加适合女性。 而在皮肤色泽上,最开始的以白为美的审美取向被女孩们所抛弃,女孩们开始追求晒黑的皮肤,这意味着亲在参与到工作与劳动中去,并且代表了一种休闲的生活,女孩们想要看起来更加健康,运动。 五、飞来波女孩的结束 正如飞来波女孩的兴起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大萧条的开始,又使得女孩们无法承受最新潮流和新颖的生活方式。曾经充满活力的飞来波女孩回归到她们的下垂裙摆。同时随着经济的日渐崩溃,一种突如其来的严肃的语气弥漫在公众身边。过渡到30年代并非易事。诸如“做和修补”(Make do and Mend)口号等活动正在变得普遍,以确保整个社会都没有过度消费。 而之后二战的爆发,女性们逐渐走入工厂,承担因为征兵而空缺的岗位,高体力的工作要求更加使得女孩们放弃裙子,而穿起长裤。 到了1934年,我们现在认为的典型的飞来波女孩形象已经消失了。 文史君说: 虽然因为战争或者经济变化,飞来波女孩的形象似乎是在一夜间消失,但是它的意义却始终留存,那就是女性可以主管自己的命运,而这也是它作为女权运动的先声所在。虽然这时的女性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被当时的男权社会所压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受制于时代局限性,她们下意识的反动就是在打扮上趋于男性化同时在生活上做男性或者社会主流所禁止做的。 在下一个时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女权运动真正的开始,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飞来波女孩们自发而真诚的反抗。 参考文献 1.Joshua Zeitz :《Flapper: A Madcap Story of Sex, Style, Celebrity, and the Women Who Made America Modern》,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2006 2.Sagert, Kelly Boyer:《Flappers: A Guide to an American Subculture》,Santa Barbara CA: Greenwood Press.,2010 3. Langley:《S. Roaring '20s fashions: Deco. Atglen》,PA: Schiffer Publishing,2006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陈志臻) 2023年已拥有了地球上最热的一天,然而在北半球的这个夏季,有些衣裳一定不是为了穿着凉快才越做越小。 不久前,一名29岁、生活在中国四川的黄女士站在阳台上晾衣服。她的目光在两件T恤衫间来回移动,感到“恍惚”——自己的上衣,尺寸竟然和8岁女儿的上衣差不多大。 这位女士把自己的困惑发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不少网友共鸣。有个姑娘说,她身高1.67米,体重42公斤,“过轻”并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然而通过网衣服的时候,她常常遇到小码穿不上、不得不换成大码的情况。很显然,并不是因为她体型“大”,而是因为衣服“小”。 “不同店铺的尺码设定相差很大。”翻看这个姑娘的衣柜,里面的服装尺码从XS到L都有。有的品牌衣服做得实在太小,她甚至得考虑买加大码,“才有点活动空间”。 还有一名1.65米、65公斤、体型匀称健康的女性表示,在某知名品牌女装商店,售货员称最大尺码是2XL(俗称“加加大”),“但你可能还是穿不进去”。她不服气,拿着那件T恤衫进了试衣间,结果连头都套不进去。 这个夏天,就连通常情况下身材管理严格的女明星,也在被小码女装“拒绝”。有女明星发微博称,她很喜欢某品牌服装,但其对身材要求苛刻,“100斤以上没有资格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点开一款在售连衣裙的尺码数据表,S码(小号)的腰围是54厘米,L码(大号)也只有62厘米。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22年发布的《第五次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24岁中国女性平均腰围大约72.8厘米,25至29岁的女性平均腰围74.4厘米。 腰围60厘米以下的连衣裙,拥有“平均腰围”的青年女性根本穿不上。 某电商平台一款在售连衣裙的尺码数据表中,S码(小号)的腰围是54厘米,L码(大号)是62厘米。网络截图 设计师“抄”流行的,衣服才卖得好 服装设计师Grace Chen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大多数女装电商都会盯紧大众流行风格,“如果一定要面向小众人群,价格不够高、销量不够大的情况下,生意就会非常危险”。 她表示,服装新品的策划和设计必须早于季节到来时,夏季设计冬装,冬季设计来年夏装。另一位设计师大媛解释,服装上市前至少3个月,他们就要开始提前预判潮流趋势、预测“爆款”。 在Grace Chen看来,服装圈有自己的时尚游戏,引领游戏的世界知名品牌有20家左右,他们宣布“下一季”服装流行趋势。“国际一线品牌举大旗,其他品牌跟着响应号召,大家一级抄一级,这就是预测的方式。” 她进一步解释,“设计师品牌”抄“一线品牌高定秀场”;天猫商城店铺抄“设计师品牌”;淘宝个人店铺抄天猫品牌和网红博主。在这场游戏中,不能越级抄袭,那可能会脱离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品位。 当下,女装圈流行所谓“辣妹风”“女团风”。这些风格的女装普遍短、露、紧。一个名为Brandy Melville的意大利品牌很具有代表性,它的女装尺码定位是“小码”及“均码”,目标客户主要是身材格外娇小纤瘦的女性。 在众多女明星和大量网红博主的助推下,该品牌形成了一股潮流,很多年轻女性“以穿得上它为荣”。跟风潮流意味着销量更大,各种该品牌“同款穿搭”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走红。小码女装“声势浩大”,业界人士和消费者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今年,一向注重服装“功能、材质、舒适度、风格、手感”的日本品牌优衣库也开始推出“辣妹系列”。 面对流行趋势,很多女装设计师失去了话语权。设计师杨盈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原则上,每个设计师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但产品要看市场反馈。 “很多设计师只能去抄,大家都做的才是流行的,抄流行的才能卖得好、挣到钱。”Grace Chen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女装网店根本没有设计师,或者说他们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是“融款(将不同品牌服装的设计方案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新设计——记者注)”。大媛说,“比如今年流行的是‘辣妹风’,很多店铺都会将这种流行元素提取并运用到自家的衣服中”。此外,因为“融款”省掉了设计环节,店铺市场反应速度非常快,他们能够早于竞争对手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 设计师詹达接触过很多标榜“小众设计”的服装店铺“主理人”,他们并非服装设计专业出身。“有些是网络红人,凭审美和粉丝基础就开始做女装。”根据詹达的观察,他们普遍对标准尺码没有概念,参考自己的衣服尺码来确定店铺款式的尺码,如果他们体型瘦小,售卖的服装尺码就偏小。多数时候,设计师只能提提建议,“学校里学的标准尺码规则左右不了老板的想法”。 詹达表示,小码风格从2020年就已经开始流行,“之所以大家最近才有感觉,是因为市场反应有点滞后。”她同时认为,前几年的审美会教女生穿宽松的衣服,近年来年轻女性越来越自信,“想要通过紧身的衣服坦然展示身材曲线,露出小肚子也无所谓。”大家这才注意到,女装尺码变小了。事实上,这些紧身衣服的尺码之前在为“瘦人”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向小偏移,只是消费者还没有发现。 设计师杨盈盈曾经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拥有女装流行趋势决定权的大设计师们很多都不是女性,又或者说他们只想把自己的衣服给符合标准的女性穿。”杨盈盈表示,有些风格确实需要窄小的款式来完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在做小尺码。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是女性,比如川久保玲和Phoebe Philo。有人把服装越做越小,也有人把服装越做越大,杨盈盈就会为女性设计“大到男性也可以穿的衣服”。 消费者投出了自己的关键一票 “决定每年流行趋势的不仅仅是大牌,还有消费者。”大媛说。 “中国服装零售2021年细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女装市场份额在服装零售市场中占比56%,男装31%,童装13%。此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服饰消费者线上消费比例为62.0%,线下消费比例为38.0%。 服装卖场从商场柜台转移到互联网。网络买家的种种行为数据让市场可以被量化、分析、预测。陶鹏是一家原创女装店铺的老板,他经常研究女性最新的穿搭潮流。他通过一些社交平台上的关键词规划工具,将跟女性穿搭有关的关键词进行导出整理。他还学习使用爬虫软件,利用软件抓取网友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发言、评论,通过数据清洗后,找到目标群体量最大的流行趋势,如“辣妹”“复古”“少女”等。 很多品牌在销售新品前,都十分注重互联网KOL(关键意见领袖)和网红达人的带动作用。“大一些的品牌让明星穿他们的新品。”大媛说。“明星社交账号评论区也成了商家研究、分析用户喜好的大数据池。” 大媛介绍,每季服装新品准备好之后,她会先找模特拍摄照片,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通过文案吸引粉丝和用户点赞或评论。大媛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给工厂下生产任务,“点赞多的款式,我们会加大生产量”。 很多带货直播间也会在新品发布时,用投票方式来确定“之后集中做哪款衣服”。詹达也提到,许多店铺的营销主场已经不在传统电商平台,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积累粉丝,通过发布征集类“帮我选款”的帖子寻找消费者眼中的“爆款”。 有的品牌会发布每种服装款式的设计过程,根据评论反馈,在色彩、细节、图案、款式结构等设计点上调整设计。“其实,最终市场上的爆款,都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款式。”詹达说。 服装定制设计师的身份让Grace Chen可以接触到很多消费者,她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她从消费者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单位有个同事穿的衣服特别好看,我也想要一件”。一群女性结伴购物时,可能存在一个人,她买什么,剩下的人都跟她买相同或相似的款式。因此,大家往往倾向于去“见过的”。Grace Chen说:“已经见过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一级一级抄下来的东西。” 大部分女性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随手评论的“好看”,可能将自己的下一件女装“变小”。陶鹏在与工厂接触时发现,今年很多服装厂都在生产小码女装。 他还提到,大部分店铺在新品发售时都进行预售,即只发布服装销售信息但并不售卖现货。如果某个款式的加购率或销售反响好就继续做,反响不好就不做,消费者也在用消费行为投出关键一票。“市场的一部分同时掌握在消费者手里。”Grace Chen说,“大家都不去买这个衣服,卖不出去,市场自然发生转变。” 店铺用尺码筛选客户 受生产能力限制,“小作坊”式的服装网店,增加尺码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做小码或均码女装,能有效节约成本。 对陶鹏的店铺来说,比起均码款式的服装,分尺码款式服装的进货价、物流成本、库房压力都要高出不少。“分得越细,面临的积压风险就越大。”他举例解释,一件L码的衣服可以卖给身高165-175厘米的女生,但如果再细分出XL甚至XXL,可能出现某个冷门码数始终卖不掉的情况。 陶鹏曾上架一款成本超过80元的连衣裙,剩下的、退换回来的大码只能卖给收尾货的,价格8元一斤。根据他的经验,处理每季库存时,积压品几乎都是大码。 库存是服装行业的命门,前几年,某国民女装品牌就因为高压库存周转失败而倒下,线上小型店铺的抗风险能力远不如这种大品牌。 “女装大码的退货率明显高于小码。”黄明经营一家女装网店,他表示,“小码退货率在45%左右,大码在65%左右,一些电商直播售出的服装,大码退货率甚至高达7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某网红电商店铺只售卖XS、S、M尺码的衣服,其店主在一次直播中解释店不卖大码的原因——如果体型高大或偏胖的消费者买回去,尺码不合适就得退换,小码能从一开始就降低退货风险。 为了避免积压、减少退换货,店铺用尺码筛选客户,“一开始就不做”成了一种普遍选择,有些店铺甚至用2-3档尺寸来代替标准的7档尺寸。 中国最近一次统一更新服装号型标准是在2008年。其中《服装号型女子(GB/T 1335.2-2008)》通过胸腰围差将女性身材分为四类:A(标准)、B(微胖)、C(稍胖)、Y(苗条)。A代表胸腰围差14-18厘米,B是9-13厘米,C是4-8厘米,Y是19-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