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股权差点害死海底捞?创业者到底应该如何与合伙人分钱? 我在西安疫情里:创业者的寒冬
平分股权差点害死海底捞?创业者到底应该如何与合伙人分钱? 我在西安疫情里:创业者的寒冬,
平分股权差点害死海底捞?创业者到底应该如何与合伙人分钱?
来源:@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专业人才合伙创业,究竟如何进行股权分配?
专业人才创业的时代东风已经到来。
当下,大多数创始人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复杂的商业运作面前,又是极其简单的一群人。
专业人才创业往往很难做到深谙人性,需要在创业路上规避各种各样的坑。股权架构设计,是科学家创业的必学课程。
一个好的股权架构设计,往往能够为创业团队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而一个差的股权架构不仅不能激励团队,反而很容易让团队分崩离析。
为什么都说平分股权死的早?为什么拿最少股份的合伙人,反而能成为公司的实际决策者?
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在很多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大量因股权架构设计问题而导致最终项目失败的案例。
包括一些非常知名的品牌,早期的股权分配也存在问题。
例如海底捞,如果不是张勇调整股权架构,恐怕早已没有如今上千家门店的海底捞。
那么,创始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股权思维呢?如何在股权架构时规避可能的“坑”?
我们认为:
1、在股权架构中,3个创始人, 其中1人扮演决策人的架构是最合理的架构。
2、创始人们具备好的股权思维,将有利于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营养,规避一些万丈深渊。
3、股权架构设计时,必须要保证规则的确定性。但在保证确定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保持相应的动态性。最后还不要忘记在规则中设置一定的防御性。
以下我们具体来讲解:
01 股权分配不要试图挑战人性
对于专业人才创始人来讲,股权思维非常重要,主要涉及到架构、人才等方面。
架构上,早期创业者应该去解决创业合伙人之间股权架构如何分配的问题。
人才上,创业的过程中,人才密度决定公司能够走多远,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初创时期,企业需要人、钱、资源,尤其初创阶段,企业发展缺少充分营养、资源,创始人往往希望少付一点现金流、薪酬,用股权置换到人或者其他资源。
站在创始人的立场,可能是觉得自己把最核心的、稀缺资源给了对方,以换取员工好好工作,好好干活,但是这个时候的股权并不值钱,很多时候员工是不信股权、期权的。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行业中的头部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创始人具备完备的股权思维,通过股权运作使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营养,规避了很多万丈深渊。
专业型人才创始人往往在技术专业程度上的想法很高,但在跟商业合伙人创业时,对商业规则、未来企业管理经营发展通常比较模糊。
对于专业型人才创始人来说,股权架构是一件庞大的课题。
比如这样一个案例:
李雷、韩梅梅和王伟计划一起成立一家技术公司,创始人李雷是首席科学家,掌握公司核心专利技术;韩梅梅是CEO,主要负责管理运营,王伟是CTO,行业技术大牛。
那么,你认为他们三人之间应该如何分配股权?
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科研创始人既是公司决策者,掌握核心技术,但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All in在公司工作。有些像顾问的角色,尤其是大学教授,或是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形。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股权架构到底应该怎么分?
过去我们发现,很多创始人喜欢把股权五五分,但是这种方案真的合理吗?
中国人最容易就是在说不清的时候就五五分,看上去特别公平合理,但却是一种赤裸裸挑战人性的股权架构,行业里面有一句话叫,平分股权死的早。
很多创业团队在初创时,都习惯采用“五五分”的股权分配方法。
海底捞之前就用过这样的模式。
1994年,当时的张勇夫妇与施永宏夫妇用股权平分的方案,4人各占25%。
但是后来,张勇发现公司还是需要有掌舵人,所以从施永宏夫妻手中回购了共计18%的股权,以68%的股份实现了对海底捞的绝对控股。
但实际上大多数案例中,平分股权的模式是失败的,比如真功夫。
设计股权架构时,67%是很重要的线,因为它意味着三分之二的绝对控股。
两人合伙模式,7-3;8-2的分法比较合适。
股权架构里面有一个最合理的架构,就是 3 个创始人, 其中1个扮演决策人。
一方面,三角形更稳固,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拉架。
三人(及以上)合伙人,要遵循老大的股权占比多于其他人总和的原则,如7-2-1、6-3-1的比例都是好的分配模式。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少数股权的第三人,成为最终的“实际决策者”。
原先可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创始人,一个51%,一个49%,后来给了老三4%的股份,一到重大决策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分别去拉老三,谁能说服老三支持自己,谁的决策就能通过。最后这个公司的老三 成了“老大”。
另外还有些科研创始人选择占特别大的股份,上来就是90%-98%。
这种情况,甚至不用看这个公司未来怎么发展、行业行不行,从公司股权比例看基本上就没问题。
为什么?
因为,这种情况不是在合伙创业,而是老师带着一个学生。一个是老板,一个是打工的。
从核心技术到产品到商业化再到最后成功被市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系列的组织、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配套动作才可能成功,最后成功了再回来看,如果其他团队只占整个盘子的不过10%,是很难走长远的。
另外,预留分配制度同样是在考验人性。
例如一位科研创始人采用预留分配机制,上来先分51%,其中30%三个创始人平分,21%留给岗位股,最后预留了49%,将来看谁的贡献大再分这49%。
听上去,三位创始人每个人三分之一,给CMO留了3%,首席科学家4.5%,把另外21%分完了,剩下49%就按照里程碑贡献点分49%,最后这个公司差不多一年就分崩离析了。
这个看似结构精妙、匹配未来发展变化、能和里程碑相结合、能考验每个人在节点贡献的机制,为什么最后不行?
因为前面几乎都是平分的,将来谁是决策人、谁是老大都不知道,但还有49%没有分,这也是挑战了人性。
初创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老大,如果你的架构不支撑就是有问题,如果架构支撑,即便平分,还可以用其他如AB股、表决权和收益设定等模式实现。
人性是复杂的。因此我们不要去挑战它,不要逆势而为。
02 股权架构需要重点考虑确定性、动态性、防御性
在股权分配的时候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几个点:即规则的确定性,动态性和防御性。
第一,一定要保证规则兼顾确定性和动态性。
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首先需要保证规则的确定性。
真正比较好的状态是定好规则,保证规则的确定性,放在那让每个人有安全感,但是干起来的时候,谁也不去想规则到底是什么。
在创业初期,创始人与核心团队要对规则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全情忘我地投入工作,忘记规则,但同时每个人都知道规则是一直在那儿,是有保障的。
这样创始人们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会减少对规则的算计,可以更专心于公司的发展。
就像刚刚提到的预留股权案例,因为未来不知道谁是老大,大家在做事情每天在算计,这样组织、管理都会出现问题的。
在保障了确定性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动态性。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内外部客观环境、早期的联创发展能力和新老人之间的不平衡,创始团队理念不合拍等等特殊事件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需要通过动态的机制去确保持续的公平激励,通过股权的进入、退出、增减机制应对极端情况。
如滚动授予、取消收回、回购条款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案。
滚动授予,指的是股权激励不要一次到位,让创始人有灵活主动权。
在新人进入的时候,创始人不要为了表示诚意一上来就直接做股权登记。
否则未来产生分歧和内斗时,容易为公司带来致命的问题。
另外在给员工期权的时候也是一样,需要考虑到变化设置回撤机制,如限制性股权,加入解锁机制;设置悬崖期。
第二,规则要有防御性。
创始团队之间的打架、内斗、内耗基本都出现在退出环节。
国内期权、股权到底是随人走还是人走股留?
硅谷的模式是股随人走,但是走到今天,很多机制和规则也都在本土化,在中国本土化的规则是人走股留。
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好与坏。
因此国内的企业往往会设计回购机制,善意离职和恶意离职价格不一。
如果在初期确定机制时,价格没有设定好,到后面退出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
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容易在善和恶之间摇摆。
我们制定机制的时候更要明确做好防御性。
总的来说,股权是多维的问题,包含管理、法律、人力资源、薪酬、财务、税务、战略等诸多方面。
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在所有的机制、方案、协议设定过程当中,要考虑人性,但不要挑战人性。
股权架构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出人性的善,同时也要压住人性的恶,这样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一直走下去,一直找到对的人。
-END-
你学会如何分钱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发布于:浙江
我在西安疫情里:创业者的寒冬
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前面讲了很多疫情防控期间生活中的方面面面,这部分来说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封城以来,基本上属于被动躺平,有两个小孩子在身边,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微信语音还没说几句,小孩子的叫声和哭声就会飘进来,让别人也觉得是一种不礼貌。
被动躺平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焦虑,后来也就习惯,再后来看到账户里逐渐减少的数字,心里变得着急起来,却依然懒懒地不想动,直到某一刻深深地被刺痛了,才从躺平状态爬起来。
银行贷款要还、信用卡账单要还、买房子借亲戚的钱也要还;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每天给家里买各种物资也是要用钱的。很多人会说,这么窘迫了吗?!
在某种程度上是的!银行贷款不会管有没有疫情,每月照样要结算的;信用卡账单也是要加收滞纳金的;作为一家家里没矿的小微企业主,发不出工资也是要散伙的;一旦现金流断掉,剩下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我说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也是很多个像我一样创业生存的人类。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躺平,中年人哪里有躺平的条件,能够躺下喘口气是不错的,躺平的话,很可能一个社会单元就垮掉了。我没有在贩卖焦虑,只是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而已。毕竟,就算是啃老,也是我孩子啃我;而我如果躺平,能啃得大概就是土和树皮了。
如果问我疫情封城24天,我居家工作做了什么,我自己都觉得挺难以启齿的。整个24天里,我做了一份公司全年总结与回顾、翻译了100多页的书并对全书500多页进行二次全文校对、写了三篇文章、看了一本书、制作了一个课程方案,好像就没有什么了……
说起来好像还做了一些事情,可是如果问我还有什么没做的,我能数出来快100条,待做事项里面也有长长的清单等着我去完成,有种龟速前进的状态。
疫情封城在家的日子里,有些时刻也特别的沮丧,回想过去的2021年,不仅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而且感觉好多情事都没有做好。为了参加一个考试,我准备了五年。
当年得到的反馈是报考条件不够,我花四年的时候重新读取相应学位攒报考条件;好不容易学位拿到了,可以报考了,结果因为疫情没有办法去现场注册;连邮寄材料都不行,毕竟我身在疫情中心,那一刻我心里是难过的。可即使再难过,也得接受不是吗?
人生的不确定性除了意外惊喜也包括突如其来的重击。
二十几岁的时候,用五年的时间去准备个什么觉得可以接受;快要40岁的时候再拿出五年去做一件事情,会有点犹豫了,因为更懂得了时间的珍贵性。
除此之外,今年参加的考试没考过,考的还不如去年。看到年轻的孩子考试一次就通过,除了羡慕,剩下的就是一丝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多用些时间,自责自己又荒废了一年。
努力写的研究报告改到第五版,依然没有回音,隐隐约约觉得可能依然不能通过,依然没有办法去到想去的学校,觉得自己糟透了。
交付完房款,账户清零,除了几年的积蓄化为虚有,还背负了很多的贷款,看到那套二手房我并没有高兴起来,而是努力想着该怎么尽快地还清贷款。
计划在孩子生日前写完出版送给孩子的书,也只完成了1/4。
计划去做访问学者的这件事因为疫情无限期地搁置了……
书架上计划读完的书都落灰了,减重健身这件事更是一点都没有实施……
如果你像我一样开启吐槽模式,你也会像我一样,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找到自己的各种不满和槽点。毕竟自己吐槽自己,总是比别人更清晰、更彻底一些!但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批评自己、责怪自己就能让问题解决了吗?显然不能!这么做只会让情绪变糟、自我价值感变低。我的目的是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伤害我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看不惯一些喷子和键盘侠在网上黑西安,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放大问题,让问题看起来更加得糟糕;而只有尝试解决问题才能开始解决问题。
在西安疫情里,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奋不顾身,也看到了很多人遭遇到的不容易;而我只是着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人。我经历的事情,很多人也在经历着,有些人甚至在煎熬着,而我有什么值得抱怨、吐槽和自我贬低的。
在疫情封城前我还在和一个来访者互动,TA因为学业问题和家人关系前来求助。TA就像我开启吐槽模式那样,把自己攻击得体无完肤,我用我在翻译书中学到的心理干预技术问TA:如果你有一个和你一样的朋友,你们两个是克隆人,除了名字不一样,所有的经历都一样,你会这样的去说对方吗?
TA愣了一下,说不会。我问TA为什么不会,TA说那样说对对方太残忍,TA会安慰对方。我半认真半严肃地说: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你都会安慰TA,那为什么你要恶狠狠地攻击你自己。对方沉默了很久,在咨询结束的时候问我:我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别那么严厉。
这件事很让我震惊。在疫情封城的日子里,每当我陷入情绪低落、脆弱、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你看中年人的情绪变化其实很丰富,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我都会想起这个例子。这也是我让情绪触底反弹的方法,而且很好用。
如果此刻的你也有这样的时刻,不妨问问自己;你会用这些恶毒的、否定自己、让自己觉得糟糕的话去攻击你的朋友吗?(即使这个朋友是想象中的)。如果你不会,也请别那样对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人生,有高有低,疫情封城会放大很多我们原本就存在的、需要成长和解决的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如果实现解决得很痛苦,像我一样,躺下休息会,但是不要躺平,更不要选择躺在那里动不了了。所有的黑暗都会看到黎明,所有的漫长都会找到出口,要相信问题一定能解决,更要相信我们要做点什么才能让问题解决。蛰伏是为了更好地绽放。
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老师,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用真诚的态度、客观、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请记得不管你在哪里,世界和我陪伴着你。
- 秋天,请逼自己瘦下来,只需这样做! CBA第1阶段排名如何?最稳定不是北京队,郭艾伦与72岁女粉碰面
- 国货童装幼岚走向线下,开始做“一家人”的生意 如何赋能传统酒商提高坪效?1919推出全新“6S超级门店”
- 鲜虾饼美味可口,怎么做?| 美食烹饪技巧分享 多地频现野猪致害 如何科学防控?
- 空对空战斗还会发生吗?现代空对空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情绪不稳定时,做这1个动作,能快速有效恢复平静
-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提升团队协作力?职场新人速看
- 月入20万的服装店老板,都是这样进货的!! 女装大佬亏在“播”上,基金经理梁丰入主后提拔亲信
- 妈妈纸盒做坦克儿子骄傲开回家 金晟富:10.31黄金震荡上行趋势不改!晚间初请来袭如何布局
- 西外学生:图书馆门前的梨子能吃吗?回复亮了…… 高教社疑已取消教材内46个收费点,专家称图书防盗版方式需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