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78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六大行理财公司谁家规模大谁家更赚钱? 银行理财公司“大丰收” 资管规模正向头部集中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六大行理财公司谁家规模大谁家更赚钱? 银行理财公司“大丰收” 资管规模正向头部集中

发布时间:2024-09-18 16:41:26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六大行理财公司谁家规模大谁家更赚钱? 银行理财公司“大丰收” 资管规模正向头部集中 

六大行理财公司谁家规模大谁家更赚钱?

资产总额均过百亿元、总净利润近百亿元,理财产品净值化时代

六大行理财公司谁家规模大谁家更赚钱?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经过三年的过渡期整改,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稳步增加,已成为理财市场绝对主体。理财子公司去年的产品布局以及推进情况,从六大行2021年年报中也得以展现。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总体上,6家理财子公司的资产总额均超过百亿元,且实现盈利,净利润总额达96.64亿元;有5家公司的理财产品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在理财规模增长的同时,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也在提速,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值得留意的是,进入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的情况牵动投资者的神经,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开始自购旗下理财产品,给投资者传递信心。

六大理财公司均盈利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六大行的理财子公司中,中银理财以26.09亿元的净利润领跑队伍,盈利能力最强。排在第二的是净利润为20.62亿元的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分别以17.21 亿元、12.25亿元、11.55亿元的净利润排在队伍中游。位于队伍最后的是工银理财,2021年净利润为8.92亿元。

在资产规模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六大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总额均超过百亿元。其中,2021年,工银理财以187.91亿元的资产总额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建信理财,资产总额截至去年年末为185.3亿元。接着是农银理财、中银理财,总资产分别为152.38 亿元、144.29亿元。排在第三梯队的中邮理财、交银理财的总资产各为111.07亿元和102.06亿元。

总体上,6家理财子公司的资产总额分别均超过百亿元,且均实现盈利,净利润总额达96.64亿元。

合计理财规模超9万亿元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六大行的理财子公司中,除了中邮理财以外,5家公司的理财产品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6家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合计超9万亿元。

其中,建信理财以2.19万亿元的理财余额力拔头筹。同在“2万亿元俱乐部”的工银理财2021年理财产品余额达2.02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9517.31亿元。

截至去年年末,农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82万亿元,中银理财受托管理规模突破1.71万亿元,距离2万亿元关卡仅一步之遥。2021年,交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22万亿元,中邮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561亿元。

理财净值化时代来临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这些子公司在理财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在加快完成银行理财整改转型任务,推进产品净值化进程。

早在2020年,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年报就透露两家银行的保本理财清零,已经完成净值化转型。2021年的年报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理财业务方面,2021年,农业银行落实资管新规系列监管政策,加快推进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据披露,截至2021年年末,农业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18232.11亿元,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

建设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建信理财经营管理的净值型产品占比达92.25%,较上年提升47.71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破净”不等于亏损

啥信号?理财子公司启动“自购潮”

年报之外,从全行业来看,《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 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行业基本实现了净值化转型。

值得留意的是,在年报季,高达数千只的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也一度引起市场关注。不少银行和理财公司发布公告,解释净值波动情况,试图安抚投资者。还有部分理财公司动用自有资金,对部分理财产品进行回购。

作为当年6家子公司中最后落地的中邮理财,则率先开启“自购模式”的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

3月下旬,中邮理财披露,公司已将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申购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

从整个市场来看,包括光大理财、南银理财等都相继投入自有资金,掀起一场“自购潮”。打破净值意味着什么?“自购潮”之下普通投资者能否跟进?上市公司又能做出哪些改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不存在理财产品全面“破净”情况;而且,所谓的“破净”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亏损,随着市场好转,部分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后实现正收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健的,广大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董希淼表示,投资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全部清零,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理财产品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也不是对实际收益的承诺。在极端情景下,理财产品出现收益为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理财公司通过回购行为,表明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保持理财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他认为回购资金从总量上看相对有限,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更多是传递稳定市场的信号。

董希淼表示,预计2022年理财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投资者将超过1亿人。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日渐凸显。


银行理财公司“大丰收” 资管规模正向头部集中

转自:上海证券报

◎记者 孙忠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迎来“大丰收”。在取消手工补息、存款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A股上市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整体取得不俗的业绩,同比增长14%,净利润突破11亿元的公司增至6家,较去年增加了一倍。

与此同时,上半年银行理财竞争渐趋激烈,行业格局正悄然改变。从规模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依旧保持前三甲的地位,但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增速明显,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如果从利润角度看,银行理财前三强已经易主。

又遇黄金发展期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

受益于市场的复苏,上市银行旗下各家理财子公司今年整体盈利提升。

最新披露数据显示,上市银行旗下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取得142.7亿元的净利润,明显优于此前市场预期,该数字去年同期为130亿元。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理财子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17%和6%。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净利润均超过11亿元,而去年只有前三强超过了这一数据。

上半年招银理财以14.47亿元的净利润领跑整个银行理财公司,不过其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去年中期,招银理财净利润为16.6亿元。其业绩下降可能源自理财产品余额的下降。招商银行在其2024年半年报中透露,上半年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44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31%。不过,招银理财也透露,期末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较一季度末增加了420.55亿元。

总体上,股份制银行旗下理财公司仍在快速发展之中,平安理财和浦银理财盈利大幅增加。

上半年,平安理财实现净利润11.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亿元涨了70%;浦银理财表现更是惊艳,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净利润5.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增长超过130%。

“今年上半年是银行理财的又一段黄金成长期。”一位理财研究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经历了过去5年多的探索与发展,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经营表现稳健,财务表现尤为出色,不少公司今年ROE将稳稳站上20%。

规模变化更明显

相比利润,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上半年,不仅招银理财规模有所缩水,兴银理财规模发展也遭遇瓶颈,规模降至2.15万亿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王子瑜认为,行业竞争加剧、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考核、“资产荒”压力等均是限制规模2万亿元以上理财机构再上台阶的核心因素。

但头部理财公司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仍在延续。数据显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的规模仍是行业前三,但其后均系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且规模增幅明显。

中银理财去年下半年规模并未有太多变化,但是在今年上半年规模增长2000亿元至1.8万亿元,距离信银理财的1.9万亿元仅有一步之遥。此外,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规模均有明显增加。其中,交银理财上半年管理规模1.4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8%。

一位国有银行零售条线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每逢半年末存在国有大行理财规模大幅下行的现象,因此国有银行理财公司实际管理规模比半年时点数据会更大一些。

优化策略和拓宽渠道成关键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策略优化和拓宽渠道均系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的核心因素。上半年,各家公司纷纷针对客户需求调整策略。

招银理财表示,上半年紧密结合市场及理财客户需求,加大对现金短债、固收等产品的布局力度,并创新推出短债产品24小时营业功能,不断提升投资者体验。

上银理财重点打造低波系列产品,通过延展产品期限、加载夜市功能深化品牌内涵。上半年低波系列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92.34亿元,增幅196%。青银理财也持续优化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确定机制,重点推广具有绝对业绩优势的产品,发行低波稳健产品。南银理财重点打造优势产品,精耕细作经营渠道,围绕客户需求推动产品创设和发行,重点推行短期产品和封闭式产品,不断丰富产品货架。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对记者表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存款替代效应的增强,银行理财公司不仅要有好的产品设计,同时也要突出渠道的重要性,相似的产品属性,会让渠道优势方获得更大的理财规模和更高的利润。

兴银理财在上半年就加大了渠道拓展力度,利用其同业业务优势,拓展了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该公司表示,上半年累计开拓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机构超510家,在中小银行代销渠道的理财余额为19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140亿元,坚定挺进中小金融机构理财蓝海,深入践行普惠金融。

一位理财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实渠道和策略优势最终还需要优质产品去实现。一些规模增长迅速的理财公司通过产品设计已经打开了不少国有银行的零售渠道,甚至一度领先了国有大行自身旗下理财公司的产品。

(责任编辑:孙丹)[db:内容]?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78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