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78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活动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 (两会访谈)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活动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 (两会访谈)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10-09 09:08:57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活动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 (两会访谈)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活动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

转自:中国吉林网

9月18日上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伪满皇宫博物院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举行“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活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通过红色节目展演,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中华儿女心中代代相传,全方位激发社会各界维护世界和平、共筑美好未来的奋斗热情。

伪满皇宫博物院提供

活动现场,红色英烈家属杨靖宇将军的后人马继志先生讲述自己祖父的革命经历;伪满皇宫博物院文博艺术团通过红色故事《将军的口琴》,诗朗诵《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重读抗战家书《中国有你们是不会亡的》等多种红色展演,将抗战英烈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个群众的心中。

活动中,还发布了由伪满皇宫博物院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实录》,首次公开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禁止公开发表的历史照片,谨以此书献给奋起抵抗的抗日英烈,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死难者。

活动仪式结束后,参会的社会各界人士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纪念板上签字明志,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观过程中,来自育新小学以及长春力旺中学的小志愿者讲解员也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中华人民不屈的抗日战争历史,成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最后,大家在《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前,以敬献菊花的形式表达了内心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

伪满皇宫博物院提供

伪满皇宫博物院始终铭记革命历史,初心不忘,一直在传承抗战精神的路上砥砺前行,同时始终坚持以“做中国博物馆+景区创新运营的领跑者”为目标,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文、图(除署名外)


(两会访谈)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河南博物院院长:唤醒“橱窗中的历史”

中新社记者 吴侃

让年轻人迷上“挖宝”的考古盲盒、带来新奇交互式体验的“虚拟公社”、让古乐器重获“新声”的“华夏古乐”……近年来,一次次创新尝试、一件件爆款产品,让河南博物院频频“出圈”。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如何唤醒“橱窗中的历史”,让文物“潮”出圈。

“开盒一把铲,宝物自己挖。”说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不得不提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体验者手握迷你洛阳铲,层层剥离泥土,细细扫去浮尘,就能亲手挖到神秘“文物”。

2022年9月20日,港澳青少年在一场云游学活动中体验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体验寻宝乐趣。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从书签、冰箱贴等常规文创产品,到玉佩棒棒糖、钱币巧克力等国潮零食,再到考古盲盒、修复盲盒等体验类产品,河南博物院的文创经历了多次破圈升级,打造出众多“手慢无”的爆品。

马萧林说:“目前我们在探索4.0立体文创阶段,打造了‘虚拟公社’,九大镇院之宝的文物保育员带领观众们进入文物所处的历史场域,形成了有趣的交互式体验。”

河南博物院为何能打造出这么多爆品?马萧林表示,关键在于对馆藏文物进行深入研究,深挖其中易于被公众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探寻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同时精准把握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放下包袱和他们互动交流,将文创产品与现代潮流相结合。

借助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河南博物院的每一件青铜器、每一块玉器、每一个陶器都有了全新的展示方式,新科技的融入让“橱窗中的历史”成为“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

马萧林介绍,游客用手机扫描文物旁边的二维码,就能在指尖随心所欲地翻转这件文物,从不同视角观察它的每个细节。“以我们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莲鹤方壶为例,不仅能欣赏莲鹤方壶身上的蟠龙纹,就连蟠龙纹里不易辨认的阴刻线也清晰可见。”

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莲鹤方壶。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摄

“我们还有一套智慧导览系统,在小程序上可以获取每件文物的视频、语音和文字导览信息,还有VR讲解器、语音讲解器等导览设备。”马萧林说,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广泛运用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新技术不可只停留于刺激眼球,还要服务于展览内容,才能让历史文化更加真实可感。

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每个开放日,游客都能在河南博物院听到华夏古乐团的演奏,乐团演奏的乐器都是根据古乐器复原复制而来。

马萧林介绍,复原镇院之宝贾湖骨笛用了10年时间,贾湖骨笛看似只是钻了多孔的骨管,但其制作和使用都很复杂。2018年,修复团队找到了合格的鹤骨标本,耗时两年才完成复制。“通过沉浸式的古乐展演,可以让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让参观者不仅能观看,还能够聆听历史。”

2023年2月21日,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用复制的贾湖骨笛进行演出。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马萧林说,河南博物院秉持分众化的公共教育理念,开展馆校深度合作,在博物馆、学校、社区、乡村开展面向各类公众的文物讲述和实践体验活动。“比如我们每周六有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原国学讲坛,还为中小学生推出了体验丰富的研学课。”

在马萧林看来,当前的“文博热”源于民众心中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随着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相信“文博热”还会继续下去。“未来我们会持续拓展博物馆IP开发,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让文物走出尘封的历史,以鲜活的姿态走入人们的生活。”(完)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78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