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煎饼村”闯荡上海滩:靠一张煎饼在大都市扎根 2024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开幕,三色练塘文旅地图发布
山东“煎饼村”闯荡上海滩:靠一张煎饼在大都市扎根 2024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开幕,三色练塘文旅地图发布,
山东“煎饼村”闯荡上海滩:靠一张煎饼在大都市扎根
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铜仁路,一家饼店生意火爆,市民手机扫码支付、店铺线上订货,15平米的小店里,一切已经数字化,只有摊煎饼还保持着“来回三下”的传统手艺。这是山东煎饼店老板黄友良和“油篓村”老乡们,闯荡上海滩的第26个年头。
舀浆、摊饼、磕蛋、加料、折叠……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在上海的弄堂里、街角处、办公楼下,随处能碰到摊煎饼的小店,香气弥漫引诱着路人。这些煎饼店主不少都来自山东一座名叫“油篓”的村庄。一张煎饼,背后藏着一则沂蒙山区“煎饼村”闯荡上海滩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线上化的普及,这些偏传统的街边煎饼店,通过外卖、团购等线上经营,线上食材采购与进货等,延长了生命周期,逐渐在上海人的“早餐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些摊煎饼的“外乡人”,也陆续添车买房,把子女接到身边上学,在上海滩落下脚、扎了根、成了业,成为“新城市人”。
煎饼,虽不是上海本土特色美食,但它也逐渐变得像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一张薄饼“叩开”都市大门
上海的静安寺周边,寸土寸金,能在这里盘下一个十几平米的门面摊煎饼,让40岁的黄友良颇感自豪。
煎饼铺的柜台前,贴着黄友良的家乡介绍——山东临沂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从上世纪开始,油篓的村民们到上海摆煎饼摊闯荡,如今,这座1400多口人的小山村,超过千人在外摊煎饼,被黄友良夸作“中华煎饼第一村”。
黄友良家是“煎饼村”第一批走进上海的家庭。1996年,14岁的黄友良跟着父亲到上海卖煎饼,至今他还存有1997年办理的“暂住人口登记表”,他笑着说,这是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张“身份证”。
当年,因为家庭欠账陷入困境,一家人不得已到上海求生存,父亲选择做起摊煎饼的行当,黄友良则跟着父亲后面帮工。每天凌晨两三点,父子二人就要开始一天的忙碌。
摊煎饼虽然辛苦,却能赚到真金白银。三四年光景,他们不仅还清了10万元欠债,还有了存款。黄友良回忆,听闻在上海摊煎饼挣钱,村里不少家庭跟着来到上海摊煎饼。
这不难理解,对于“异乡人”来说,落脚城市的方式往往是开小店,而“同乡同业”开店是中国小店发展的独特现象,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莫不如此。背后关键的理由是,只有老乡开店,才会商议价格和位置,避免恶性竞争,所以,手艺也只传给老乡。
黄友良估算,父亲教会了不下200人学会了摊煎饼,正是村里的人接踵而至,让山东煎饼成为本地人热衷的早餐之一。
煎饼小店借线上工具卸下进货负担
黄友良和煎饼打了26年交道,为了让煎饼更适应上海人口味,黄友良加入了本地人爱吃的甜酱,给煎饼配上各种蔬菜,再在面浆中加入黄豆、高粱、小米、绿豆等杂粮,满足上海人对营养的追求。
当然,也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比如摊煎饼。刚来上海,父亲就告诫黄友良,煎饼摊得越薄越好,最好入口即化。
“把煎饼摊好的前提,是搅好面浆,稀稠度最讲究,稠了摊出来的煎饼厚而不匀,稀了薄而不成型。”黄友良说,不仅是面浆,酱、生菜、豆芽,他都追求新鲜,葱花、香菜都要现切,隔夜的东西绝不要。“这跟过日子一样,用啥样的材料对待生意,就意味着用啥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最早,黄友良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到批发市场采购食材。近年来,他尝试通过线上化工具,用美团快驴进货订购,新鲜食材每日准时送货上门,平均每天能够节省2-3小时的采购时间。赶上商城促销,天天有低价商品,性价比算下来比菜市场还要高。
此外,专业的售后服务,也不用担心食材质量问题来回“扯皮”。美团快驴进货面向上海几百家煎饼店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在“小店主+小订单”的模式下,平台与小店构建了长期稳定的信任和供应关系。
“省时省力,节省了进货的时间,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还没睡下一会儿又得爬起来了。”黄友良说,如今每天凌晨5点营业,他只需要4点40分起床,可以多休息一些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煎饼店的经营上。
除了坚守线下生意,黄友良还尝试利用外卖、团购等,为小店引流、线上化运营。比如年轻人喜欢点外卖,从前几年开始,他的煎饼店也开通了外卖,一个月能卖一万多元,占到门店营收的三分之一。
在各种线上化工具帮助下,黄友良还开了分店,和妻子一人管理一个,家庭收入再次提升,一年能挣40多万元。
昔日“外乡人”,如今买房置地扎根“落沪”
每张煎饼的背后,都有黄友良对更好未来的期待。
在上海打拼26年,黄友良不仅买了车,在老家买了房,2021年他还在上海购置了房产。16岁的儿子也被接到身边上学。赶上儿子生日,黄友良为他买了一个游戏机,作为生日礼物。
黄友良一家的改变,是整个“煎饼村”的生动写照。
随着时代发展,“煎饼村”的小店们,在尝到线上化经营的甜头后,纷纷借助美团本地化平台,进行数字化订货、进货、结算,这些存活于街头巷尾的一家家煎饼小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通过加深与本地食材供给、餐饮商户的连接,提升源头供给效率和能力,助力餐饮门店数字化转型,推动其标准化与品质化升级,从而为本地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新体验。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区域以“山东煎饼”为关键词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比增长47%。在大众点评上,上海本地“山东煎饼”相关的笔记攻略数增幅达94%。
2023年至今,美团快驴进货在上海区域服务的山东煎饼客户数量增长36%,山东煎饼店客群通过快驴进货的线上采购金额增长74%,主要采购的食材包括鲜鸡蛋、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
如今,煎饼从最初的1.5元,涨到5元起步,经营尚可的煎饼村夫妻档,年收入从刚来时的一两万元,渐渐稳定到了现在的二三十万元。少数几家人还承包了学校食堂,或者开饭店、连锁,成了“大老板”。在外赚到钱的家庭回村建起洋房,村子焕然一新。
以黄友良家族为例,他父亲兄弟六人,当年五个人都到上海打拼。“三家已经在上海买了房,没买的也在计划当中。”黄友良说,如果父辈没来上海,他们的眼界可能永远局限在村里。现在,堂兄弟们都陆续接手了父辈的煎饼生意,每逢节假日,一大家子会欢聚一堂,整个家族都从临沂山区来到大城市,慢慢地扎下根来。
正如黄友良所感慨的,如今,在外摊煎饼的油篓人,和城市发展的车轮一同向前。过去的“外乡人”,靠着一张煎饼,在上海扎根立业,同时反哺家乡建设,从小煎饼里奋斗出幸福感。
(大众新闻客户端 段婷婷)
2024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开幕,三色练塘文旅地图发布
正值茭白清新脆嫩时,“新质江南 和美练塘——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2024上海练塘茭白节暨古镇文化旅游节”昨天下午正式开幕,向广大市民游客来练塘品美味茭白、享美好假期的盛情邀请。
据介绍,本次茭白节为期9天,将围绕“新质江南 和美练塘”这一主题,举办游购趣时光、乡遇大自然、国潮新时尚、艺美悦享荟等4个板块二十余项具体活动,既有茭野市集,一站式购买特色农产品,还有打稻节,体验丰收的快乐,也有焋糕手作等,体验DIY的乐趣,更有乡野“茭”友长桌宴,感受热闹的烟火气。
《三色练塘文旅地图》也在同时进行发布,地图紧紧围绕“吃、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汇聚练塘区域内旅游景点、美食品尝地、网红打卡点等各类文旅资源近30处,在练塘怎么逛、怎么吃、怎么玩,只需要一张打卡地图,就可以全部搞定。地图提供生动有趣游玩指引的同时,还能让游客多角度直观感受练塘的活力与魅力。
开幕式上,练塘镇东厍村等还与上海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满山乡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村企合作项目,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共同推动练塘镇的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练塘有“华东茭白第一镇”的美誉,茭白是练塘农业的支柱产业,优质的水源确保了练塘茭白具有“鲜、甜、嫩”的特点,被誉为“水中人参”。练塘茭白常年规模化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左右,复种面积达2.5万亩次,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优质茭白近5万吨,年产值近2.7亿元,带动茭白产业的从业人员约3000人。
“练塘牌”茭白不仅是上海市名牌产品,还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和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也是上海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蔬菜品种。近年来,练塘镇还通过深加工制作茭白干、茭白饮料、茭白饼干、茭白面包及茭白辣酱等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储存期,延伸销售期,提升附加值。
作者:张天弛
文:张天弛编辑:徐晶卉责任编辑:戎兵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