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 蔬菜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较上年小幅上升
番茄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 蔬菜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较上年小幅上升,
番茄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
制图郭可馨
2023年3月3日,北京市大兴区“番茄工厂”的番茄成熟了。新华社发
2018年7月18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圣女果种植基地,村民忙着采收圣女果。 新华社发
从中国人家常便饭中的番茄炒蛋、番茄蛋汤,到意大利主食意面、比萨常见的番茄调料,以及每天随薯条一起售出的番茄酱,如今的番茄,成为了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
然而在18世纪以前,一袭红衣的番茄在一些人眼中却是“毒物之果”。番茄从哪儿来?何时被端上了餐桌?它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番茄的那些事儿。
1
番茄从哪儿来?
番茄是全球主要果蔬之一,原产于南美洲。不过最初,它并没有被人们端上餐桌,从视觉到味觉征服人类,番茄走了好几百年。
它原本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小而酸涩的野生浆果,颜色通常为黄色或者深红色,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视为“狐狸的果实”,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
后来,墨西哥人驯化栽培了番茄,16世纪番茄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亚洲。到了17世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食谱记载番茄可加上胡椒、盐和油烹煮食用。但在英美地区及其他欧洲国家,人们仍然认为番茄有毒,是一种致命的茄科植物。
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人才开始尝试吃番茄。而且他们入口的前提是番茄要在火上煮至少三个小时,为的是去除传说中的“毒素”。
番茄什么时候来到中国?大约在明代后期万历年间。但当时,番茄也没有逃脱“仅供观赏”的命运,又因为被误以为和柿子同类,被称为“番柿”。到了20世纪初,番茄才进入食用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番茄在我国才开始大规模进行栽培。
2
番茄是蔬菜还是水果?
餐桌上的番茄炒饭,茶几上的圣女果……咦,圣女果不就是小番茄吗?那番茄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呢?
这的确是个难题,甚至还有人因此闹上了法庭,也就是著名的“尼克斯诉赫登案”。
一百多年前,按照美国当时关税法,进口蔬菜要缴纳高额的关税,而水果则不用。当时,纽约海关将番茄归类到蔬菜,这意味着进口番茄需交重税。
一位商人运来一批番茄准备卖到美国,他坚定地认为番茄并非蔬菜而是水果,因此据理力争——番茄有丰富的果汁,这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备的;同一般蔬菜不一样,它可以生食,形状色泽也都应当属于水果范畴。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闹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经过审理,法院认定番茄属于蔬菜。
如今,番茄的身份似乎没有那么单一了。
番茄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如果把番茄换成同属番茄家族的圣女果,答案似乎就显而易见了——是水果。
有专家介绍,在园艺学中,番茄是茄果类蔬菜。而水果一般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或者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随着科技及育种技术的提高,千禧番茄、樱桃番茄、草莓番茄等品种的出现,也可以将番茄归类为水果。
3
番茄炒蛋源自何时?
如今,色泽鲜明、美味又营养的番茄炒蛋和番茄蛋汤俨然成为国民家常菜,无论是妈妈的味道还是饭馆的热门小炒,都能看到这一搭配。
那么,最早是谁把番茄和鸡蛋“撮合”到一起的呢?
番茄和鸡蛋这两种食材的搭配并非中国首创。18世纪,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洲人最喜欢的烹饪组合里就出现了番茄和鸡蛋。1796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私人书信也首次提到“番茄蛋卷”的做法。不过,虽
然番茄与鸡蛋见了面,但是番茄在其中只扮演着类似酱汁的角色,与中国式的番茄炒蛋没什么联系。
20世纪初,在北京、青岛、上海、广州等地的西餐馆里,开始出现番茄的身影。随着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价廉物美的番茄逐渐走向了百姓的餐桌。谁第一个发明了番茄炒蛋虽难以考证,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番茄炒蛋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美食普遍流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苟春综合北京日报、中国食品报、科技日报
蔬菜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较上年小幅上升
本文转自:中国质量报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度多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
蔬菜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较上年小幅上升
本期话题:蔬菜制品本报记者 张文礼实习记者 刘松瑶
蔬菜制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消费者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近来,富有春、夏季节特点的新鲜蔬菜大量上市,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为确保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和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将蔬菜制品作为监督抽检的重点,并陆续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共计对蔬菜制品抽检样品158651批次,不合格样品5982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3.77%,相较2022年度整体2.37%的监督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历次抽检中,蔬菜制品抽检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比如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来看,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蔬菜制品涉及的不合格企业主要分布在吉林、四川等地;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令相关地区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产品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从具体抽检情况来看,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1月20日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月2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4月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8月2日发布的《关于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11月3日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和12月1日发布的《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蔬菜制品全部合格。 2023年5月26日发布的《关于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蔬菜制品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四川省成都市新繁真的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泡海椒(酱腌菜),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2023年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蔬菜制品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东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辣金针菇,其中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相关链接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以下简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二氧化硫(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在腌渍的蔬菜中最大使用量为0.1g/kg。腌渍的蔬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可能是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色泽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还可能是由于使用硫磺熏蒸漂白这种传统工艺或直接使用亚硫酸盐浸泡所造成。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腌渍食用菌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腌渍食用菌中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违规使用。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在腌渍食用菌中最大使用量为0.3g/kg,发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腌渍食用菌、发酵米面制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检验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还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防腐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延缓或抑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腌渍食用菌中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各防腐剂的用量。(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