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次,中国4月为何增持美债?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义乌:“世界超市”何以长红?
年内首次,中国4月为何增持美债?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义乌:“世界超市”何以长红?,
年内首次,中国4月为何增持美债?
作 者丨陈植
编 辑丨张铭心
图 源丨图虫
北京时间6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2024年4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4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增加33亿美元,至7707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中国首度增持美债。
与此对应的是,此前持续加仓美债的日本在4月大幅减持37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规模相应降至11503亿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4月全球前两大美债持有国的美债交易策略分化,可能是受他们不同的资金使用需求影响。具体而言,4月受美联储延后降息预期升温影响,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大幅回升约40个基点,令中国借机抄底美债以提升买入持有到期策略的整体回报率,相比而言,日本抛售美债,主要目的是筹集美元资金在4月底干预汇市力挺日元。
“但是,中国阶段性增持美债的行为,未必会改变他们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多元化步伐。”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说。
在他看来,整体而言,国际资金投资美债仍呈现“官方资本卖出、私人资本买入”的特点。毕竟,新兴市场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以及各国对美国债务规模过高的担忧,正驱动越来越多全球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趋于减少美债持仓规模。但是,美联储长时间维持高利率令10年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5%上方,也吸引众多国际私人资本纷纷涌入美债套取可观的无风险回报。
“然而,若美联储继续不降息导致美债价格低迷,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国际官方资本与私人资本双双离场的状况。”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分析说。整个4月,因美联储延后降息所引发的美债价格下跌担忧,已令不少国际资本闻风而逃——当月国际资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减少663亿美元,至8.018万亿美元,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减持量。
中国“抄底”美债收获不菲回报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4月中国增持美债,颇为出乎市场意料。毕竟,今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减持美债。
“此外,受4月美债收益率回升(美债价格下跌)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中国持有美债的估值相应缩水,拖累中国持有美债的规模环比继续下跌。”他告诉记者。但事实是中国选择“反其道而行”——趁着4月美债收益率大幅回升之际迅速加仓美债,锁定买入持有到期策略的更高回报率。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4月美联储延后降息步伐令美债收益率大幅回升,的确产生了一个难得的买入时机。尤其是全球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采取买入美债持有到期策略,因此买入时机对这种投资策略实际回报率高低的影响显得尤其关键。
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分析师认为,4月中国增持美债,还可能与当月黄金价格迭创新高有关。毕竟,4月迭创新高的黄金价格导致各国央行持有黄金的成本相应增加,拖累他们不得不放缓增加黄金储备的步伐,转而将部分资金重新投向价格相对偏低且收益率较高的美债。
数据显示,4月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环比上升6万盎司(约1.7吨),较以往单月增持黄金规模有所减少,或显示当月黄金价格影响到中国央行的增持黄金储备节奏。
“在这种情况下,若买入美债持有到期的回报率略高于黄金资产未来升值幅度,中国相关部门很可能阶段性调整策略——买入美债替代黄金。毕竟,两者在流动性、避险属性等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与相互替代性。”这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分析师表示。
随着4月中国增持美债,如今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的美债持有规模是否继续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鉴于5月美债收益率回落(美债价格上涨),中国持有美债的估值相应“水涨船高”,且中国4月“抄底”买入美债行为也带来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但中国是否继续增持美债,还需看5月的TIC数据。
全球官方资本日益担忧美债规模过大风险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中国年内增持美债,众多西方国家纷纷在4月大幅度减持美债,同样令金融市场颇感震惊。
TIC数据显示,4月份,除了日本大幅度环比减持375亿美元美国国债,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分别减持了179亿美元、247亿美元、4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形间凸显国际官方资本正日益担忧美国债务规模过大与美债兑付持续性问题,开始趁着美债价格下跌期间纷纷减持美债避险。
一位受托管理多国部分外汇储备资金的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人士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不少国家央行担心美国持续将美元作为金融制裁工具,导致越来越多国家纷纷加快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令全球官方资本对美债的配置需求持续回落,导致美债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加大。基于外汇储备安全性与流动性的考虑,他们不得不提前减持美债避险。
“即便在西方国家,对美元全球货币体系瓦解的担忧同样影响着官方资本开始采取逢高减持美债头寸的策略。”他指出。相比而言,全球私人资本受美债较高收益率与强势美元吸引,仍在不断涌入美债市场,这也造成美债市场私人资本买入,官方资本趋于减持的奇特状况。
数据显示,受4月美债收益率回升影响,云集众多全球对冲基金资本的开曼群岛在当月增持16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表明不少国际对冲基金等私人资本与中国采取类似的抄底策略,阶段性抄底美债博取买入持有到期策略的较高回报。
这位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人士透露,鉴于全球私人资本买入美债的逐利性特点较强,一旦美债价格出现回落,他们同样会加入坚持美债的阵营。
TIC数据显示,4月受短期美债价格较大幅度下跌(美债收益率大涨)影响,海外居民的美国短期国债持有量环比减少100亿美元,拖累当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大降663亿美元。
“目前,金融市场担忧,若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导致美债价格跌跌不休,未来国际私人资本与官方资本基于不同诉求考虑,会双双逢高减持美债离场,导致美债的海外买盘进一步减少的同时,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一步放缓缩减QT(减少购买美债规模)的步伐,维持美债市场相当脆弱的供需平衡。”前述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分析师直言。但这意味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步伐更慢与美国通胀压力回落步伐更加艰难,最终导致美联储不得不在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令美国债务利息支出压力继续激增,引发更强的美债兑付持续性担忧与全球资本撤离潮。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义乌:“世界超市”何以长红?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
原标题:
义乌:“世界超市”何以长红?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林光耀
在全球贸易版图上,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举足轻重——这座浙江小县城,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连着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
鸟瞰义乌国际商贸城(无人机照片,9月6日摄)。新华社发(何锦程摄)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进出口贸易承压的背景下,义乌仍保持令人惊讶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出口增速达16.1%。今年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超过22万人次,创近10年新高……
义乌,何以长红?
鸟瞰暮色下的义乌(无人机照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巨无霸”保持“强动能”
早上9点,义乌国际商贸城开门营业。这是一个巨型商品世界——沿着空中连廊从一区走到五区,最便捷的线路也超过3公里。
“打木头的钻头尖锐锋利,打铁的钻头主要靠硬度,这款麻花形状的钻头能给金属钻孔。”义乌发现者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艾彬向来自突尼斯的客户耐心解释说,如果不放心,可以把各式样品都拿回去试试再下订单。
义乌发现者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艾彬(右)向来自突尼斯的客户介绍钻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近年来,为应对外贸压力,这家企业花大力气挖掘新市场,效果超出了预期:非洲市场越做越大,目前占比达到50%,拉丁美洲市场同样具备潜力。
从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小生意,到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义乌成长为贸易“巨无霸”: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超过640万平方米,汇聚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我国210多万家企业、3200万名工人,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2018年以来,随着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变化,小商品“卖全球、买全球”的义乌遭遇了持续、正面冲击。多类商品关税壁垒高高筑起,多国市场与汇率剧烈震荡,供应链稳定与安全面临挑战……
但是,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商铺之间,记者眼前所见的外商数量与交易热度不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再创新高。
2018年至2023年,义乌出口规模从2521.6亿元增至5000亿元以上,实现逆势翻番;义乌的发展势头持续攀升:出口规模6年间跨过3个千亿大关,近3年增速分别达到21.8%、18.0%、16.0%。2023年,义乌市场经营主体达到100万家,快递数量超过100亿件。
义乌所洋溢的向前、向上的活力,很容易感染每一位置身于这座城市的人。
夜市里除了烟火气,少不了各种生意。价格低廉、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仅吸引当地人、外地人,还有很多来扫货的外国客商。
顺着人流走进义乌火车站,一边是高铁如常通行,一边则是改扩建工程加班加点推进。“当年看是超前的规划,后来依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义乌火车站副站长傅其星说,使用了16年的义乌站站房,2022年底开启改扩建。完工后建筑面积将达7.5万平方米,拥有11台27线,成为全国县级市中规模最大、浙江第二大火车站。
“这里的改革一刻都没停止过”
义乌为什么能应对挑战逆势上扬,保持韧性与动能?义乌人毫不迟疑地回答:改革。
改革对义乌意味着什么?
义乌市委改革办室务会成员、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局长朱毅说:浙江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对义乌而言更是如此。可以说,“不改革就没饭吃,不开放就没路走”。
在改革开放中让“鸡毛飞上天”的义乌,依靠改革一次次“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持续壮大成为“世界超市”;其后,应对新的压力和挑战,义乌依旧是靠改革的力量不断向前。
早年间,全国商品市场接二连三发展起来,有人担心义乌市场要走下坡路;前些年,电商快速发展,有人怀疑以线下市场为主的义乌会不会被削弱甚至架空;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变化,义乌直面冲击能不能挺住又一次次受到关注。
多年的发展实践,让义乌形成了关注改革、勇于改革、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
“我在义乌21年了,看到这里的改革一刻都没停止过。”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科源说。
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处理跨境电商货单(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将“港到港”的传统国际货运,做成“门到门”的标准化快递产品——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近3年业务持续大幅攀升,目前服务2万多家跨境电商客户,年组货量超过1.2万柜,承运的贸易额增至13亿元以上。
程科源告诉记者,企业2022年6月提出了货柜“先查验后装运”诉求。义乌市积极回应,摸索改革,获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数字化监管集拼仓,2023年3月就让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实现资金周转平均提速10天。
2011年以来,义乌先后承担了44项国家级改革、63项浙江省级改革任务,有29项成果在全省或全国复制推广,其中市场采购方式改革已经在全国39个市场复制推广。
近两三年,义乌商贸领域改革更是不断取得新进展:义乌小商品城打造“义支付”平台,助力全国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数链全球、支付无界”;创新推出、累计发放约30万张外籍商友卡,为外商提供20多个应用场景服务;健全纠纷多元调解体系,让纠纷不出市场……
有效的市场需要有为的政府助力。
义乌市坚持每双周召开“深改会”,各分管市领导至少抓一项具体改革;每个部门“一把手”都要亲自抓好“一局一改革”;迭代改革闭环落实机制,建立“全生命周期改革管理+全流程改革评价”……
“群众推着政府走,政府领着百姓跑”——受访企业家对记者说,在义乌,企业提出改革意见时,没有“合不合适”的顾虑,因为一切都是可能实现的。
近日,一项新改革让义乌打破县域行政局限,触角向周边扩展,商贸发展再次提速: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改革,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这让义乌出口货物在本地就能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让关务、港务、船务进一步提速增效。
“遍地是英雄”
每天早半小时开门、晚半小时关门,是义乌创艺厨具创始人刘萍娟多年养成的习惯。在义乌市场打拼了36年,她把锅碗瓢盆卖到了全世界。
义乌创艺厨具创始人刘萍娟在她的厨具店里(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世界很小,义乌很大。”刘萍娟对记者说,义乌“遍地是英雄”,遇到再大的风浪也能“草枯根不死”,总在积极想办法。
商贸来往、跨境物流、资金结算都出现梗阻……前些年接踵而来的压力,义乌商户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回头看,义乌在压力中一次次逆势前行:打好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站、海外展厅、海外展会“组合拳”,与国家服贸基金、招商局集团共同设立10亿元出海产业基金,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商贸物流枢纽……
受到正面冲击而不乱阵脚,义乌专注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旸介绍,义乌正在推进“品牌出海”计划,依托7.5万家经营户,把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更深地推向全球市场。
浙江伊凌诺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FIRMER”近几年大踏步前进,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取得注册商标,并在38个国家设立了代理点。
“品牌可以跨越时间,出海可以跨越空间。”企业董事长刘军明介绍,去年义乌20家企业抱团成立“出海联盟”,打破壁垒、共享资源。
当前全球数字科技创新勃发,数字贸易迎来新风口,活跃在变革前沿的义乌正在加快打造数字贸易生态。
今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经营雨伞生意的义乌老板娘张吉英利用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在镜头前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与外商交流,吸引了许多关注。
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的技术人员在讨论一款新产品的设计(5月17日摄)。新华社发
联动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平台搭建小商品数字馆,实现互联网自助结汇、跨境电商直联结汇、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结算,培育孵化1万余家数字化供应链企业……
记者了解到,义乌的下一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其集成数字化基建及服务,融合设计、制造、展示、交易、贸易履约以及小商品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环节入驻,共同形成数字贸易生态圈。
义乌对未来的目标十分清晰:把进口、出口、转口、内贸做起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甚至战略枢纽;迭代“卖全球”、突破“买全球”,持续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做好“市场+制造”“传统+创新”“改革+开放”三篇文章,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小商品”缔造“大市场”,义乌长红依旧,未来可期。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