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叫咱把时辰包子“蒸”好 精致的扬州人,吃包子有多讲究?
乡党叫咱把时辰包子“蒸”好 精致的扬州人,吃包子有多讲究?,
乡党叫咱把时辰包子“蒸”好
前些日子,“与辉同行·陕西行”在直播带货时,乡党董宇辉4天里卖了2.08亿元的陕西各色美食特产,让陕西乡党收获满满的惊喜和震撼。像西安甑糕、汉中米皮、丹凤葡萄酒等都热卖直播间,实现了几何量级的销售迭代。当然还有我们渭南的美食特产,像蒲城椽头蒸馍、澄城旋面、白水苹果瞬间卖断货,宇辉不得不喊话乡党们,“赶紧回去蒸馍啊!”特别是,宇辉在品尝了临渭区非遗展示的时辰包子后,现场热情表达了,希望咱们的时辰包子能够适应网络电商时代背景,实现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美好祝愿。
当然,“与辉同行·陕西行”这一成功的商业模式,离不开当下很多基础产业的蝶变支撑。特别是很多传统食品产业在多元融合发展后,借助新的食品保鲜、锁鲜、冷链、冻干等技术革新,结合网络销售、供应链等新质力量,拓展出很多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些有以“嵊州小笼包”“淮南牛肉汤”“兰州牛肉面”等美食产业实现线上冷链两端(BtoB & BtoC)销售,兼顾线下门店连锁扩张的成功案例。还有像魏家凉皮,被称为“魏家宇宙”,成为时下网红探店和美食爱好者打卡的热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旗下餐饮品牌和业务呈现出多元化、多品类、多场景的特点,如同一个庞大的餐饮“宇宙”体系,这些背后都蕴含着一系列成功的密码。
密码一
善打“组合拳”
锚定多元化发展战略
以“魏家宇宙”为例,从凉皮到汉堡、日料、咖啡、湘菜,这些品牌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降低了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例如,凉皮在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基础后,适时推出汉堡,吸引了喜欢西式快餐的消费者;居酒屋,将日式料理与陕西特色相结合,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餐饮体验。咖啡馆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休闲社交的场所,进一步丰富了品牌内涵。
密码二
练好“独门功”
注重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这些成功案例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从品牌名称、标识、店面装修到产品包装,都精心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会员制度等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交媒体上,他们经常发布美食图片、制作过程视频等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会员制度则为消费者提供了积分、折扣等优惠,增强了用户粘性。
密码三
严把“入门关”
强化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口感稳定,他们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到产品的制作、包装,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同时,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此外,他们还加强了质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密码四
打好“连环掌”
拓展连锁经营模式
这些案例大都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保证了各门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连锁经营也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他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规范,也使得消费者在不同的门店都能享受到一致的美食体验。
密码五
勾画“新体验”
构建多场景的服务环境
这些成功的品牌布局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餐饮需求。一些面向快餐消费场景,为忙碌的都市白领等人群提供快速、便捷的餐饮服务;比如咖啡板块,适合人们休闲、社交的场景,提供舒适的环境和高品质的咖啡;酒吧板块则适合消费者在晚间或休闲时光享受美食和轻松氛围;便利板块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日常便利消费和简餐的选择。
而我们渭南的时辰包子作为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乡党董宇辉喊话和寄语以后,可否借鉴这些多元融合产业拓展的成功案例经验,潜心练就“独门技艺”,以非凡之力彰显新的“美食威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这里先说一下“时辰包子”的渊源。据《渭南县志》记载,时辰包子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但当时质量不稳定,时有时无。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高手,他做的包子味道香醇,远近闻名,长期供不应求,食客经常排队领号购买,而且时辰一过,便买不到包子了。时间长了,人们就把他家的包子加上“时辰”二字。因此,“时辰包子”的名号逐渐传开。民间相传,离渭南城三十里地的一个村子里,有户人家的老太太突染疾病,卧床不起,不思茶饭。儿子得知母亲想吃城里的包子,第一天去时已过午时,店门关闭;第二天巳时赶到,最后一笼包子又刚刚卖完。第三天公鸡刚叫头遍,儿子就起身赶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终于在辰时赶到,买到了包子。他激动不已,买了红纸借店家笔墨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包子铺门口:“城里包子香又香,想买包子敬老娘。午时巳时都错过,正当辰时才赶上。”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家的包子称为“时辰包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时辰包子的渊源,民间相传甚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中技法和手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渭南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其形若僧冠、小巧玲珑、雪白发亮、底色金黄,由于用料考究、工艺精细,吃起来素有馥郁鲜爽、口味浓香、肥而不腻等特色,在秦馔中享有盛名。
2011年,“渭南时辰包子”被列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时辰包子随着渭南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和渭南人的走南闯北,也开始进军西安,走向三秦。不少的“渭南时辰包子”门头出现在各地的街头巷尾,成为当地餐饮界,特别是早餐界的一支新兴力量 。2015年以后,渭南的时辰包子也被一些专业资本引进西安,孵化出几家“时辰包子”的产业品牌,并迅速铺开加盟模式。在西安和周边的宝鸡、咸阳、榆林、商洛等地,不完全统计也已开了约数百家,外省也开了不少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时辰包子小吃店发展喜人,这些多由在此生活打工的夫妻或者合伙人,传承手工技艺,坚守传统口味,以家庭小作坊的模式经营。这种传统模式下的包子店,恪守了传统渭南时辰包子的老面发酵、油渗包底、形似“僧帽”等特点。2020年,渭南名店“老朱家时辰包子”进军西安,将营业时间拉长至一日三餐,早餐时辰大包,午餐晚餐小笼包,外加米线、凉皮、稀饭、胡辣汤等小吃,将传统的单一包子店拓展成品种较多的多元餐饮店。
2023年疫情后,华阴南营包子也曾在网络上爆红一段时间。今年,火热渭南朋友圈的《渭南美食之“降龙十八掌”》一文中也专门讲述了宛如“降龙十八掌”中“亢龙有悔”的时辰包子故事。现如今,开满渭南大街小巷的“丰原包子”也在唱响着新时代的美味故事。这些都说明,时辰包子的产业发展价值在不断显现。
但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对比其他产业品牌,比如线下模式的兰州牛肉面、沙县小吃、澄城水盆羊肉、秦镇米皮等,甚至同赛道的北京“庆丰包子”、四川“李与白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灌汤包”等,线上模式的潼关冻干肉夹馍、各种方便羊肉泡、嵊州锁鲜小笼包、淮南冷链牛肉汤等,时辰包子的“产业化”道路似乎还滞后非常多。
存在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缺乏标准化;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产业化程度低等方面短板。再对比,时下在美食餐饮界“风口”干得热火的“各色品牌宇宙”,我们应思考和要做的更多,主要考虑可以从以下几招发力:
第一招:统一产业化发展思路。
注重政府引导,制定规划抓扶持。借鉴各地各类相似产业的先进发展经验,邀请国内知名的食品产业专业第三方智库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时辰包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阶段划分和重点任务,弄清楚政府都要抓什么,行业都要干什么,品牌怎么打造、标准怎么制定、技术怎么引进、市场怎么推进、资金怎么投入,主体怎么支持,明确时间表和任务图。
注重企业主导,选定龙头抓推进。一方面,优选传统手工非遗产业龙头。要注重技法传承,统一用料、手法、火候、流程等标准,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基地,打造“时辰包子”的非遗技师考评定级体系,建立非遗总店、非遗老店、非遗名店、非遗传承店四级连锁联营体系,形成特色非遗小吃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优选工业化企业龙头。通过整合资源,市内国资平台公司可采用招商合作的方式,与国内知名头部食品企业组建联合体开发的模式,组建食品产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注重食品工业新技术运用,统一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标准,建立原材料种养生产基地、生坯锁鲜生产线、冷链配送供应链、区域性中央厨房和连锁标准店等业态形式,形成工业化发展思路。
第二招:强化产业化品牌打造路径。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文化传承,挖掘历史内涵,讲好渭南故事,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将关中民俗风情与时辰包子业态相结合。从品牌名称、标识、店面装修、产品包装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东府特色的统一品牌。现有门店,政府拿出产业扶持资金支持门头牌匾和店内形象升级统一,新开门店可通过奖补和规范引导统一。
同时,加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影视拍摄、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多元化发展,丰富产品种类。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基础上,推出不同口味、不同馅料、不同食法的包子,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时辰包子的周边产品,如包子酱料、包子礼盒、包子糕点、包子文创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整合渭南特色美食,以包子为龙头,形成特色美食矩阵,如豆腐泡、豆腐脑、枣模糊、官道烧饼、铜刀凉粉、下邽饸饹等,建立标准化店,实现进一家店,食便渭南美味的环境。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相质量。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无论传统非遗店,还是标准化连锁店,从原材料的种养、采购、加工到制作、包装、运送,都要按照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口感稳定。建立终端优质种养基地和区域中央厨房,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要加强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建设。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还要,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展市场份额。开展体验式营销,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时辰包子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标准研讨会、美食节、包子大赛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招:坚定产业化技术支撑举措。
注重引入工业数智化技术。利用智能设备对包子的制作过程进行精准控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面团的发酵程度、馅料的调配比例等,确保每一批次包子的品质稳定。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购买行为,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根据数据发现某一种口味的包子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中更受欢迎,就可以针对性地增加该口味包子的生产。
注重探索食品锁鲜冻干新技术。传统的包子保鲜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保质期较短,不利于长途运输和销售;冷冻包子在口感和营养方面会有所损失。食品锁鲜冻干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包子营养和口感的前提下,延长包子的保质期。通过将包子在低温下快速冷冻,然后在真空环境中使水分升华,从而去除包子中的水分,达到保鲜的目的。可以打造方便食品,推向超市、便利店等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品尝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特色旅游产品,让外地游客能够轻松将渭南的美味带回家。
注重打造智能化供应链。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原材料的库存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通过智能配送系统,根据门店的销售数据和需求预测,合理安排包子的配送路线和时间,提高配送效率。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注重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共同研究适合时辰包子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一批既懂食品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政府和企业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展望,通过借鉴各品牌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借力新兴网络商贸发展力量,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实施技术革新、引入数智化改造,走非遗化传承、工业化扩能、产业化提质之路,渭南时辰包子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时辰包子一定能够成为渭南一张更加亮丽的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唉,乡党们!
咱一定要把时辰包子“蒸”好啊!!
来源:渭南文旅(作者:求石)
精致的扬州人,吃包子有多讲究?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普罗大众吃的包子,也要这么多讲究?』
文|王恺
瘦西湖畔的包子
冶春本来在扬州城外,最早是花社,文人们在此赏花写诗,顺便也就把早饭吃了,慢慢发展成扬州吃早茶的“三春”之一(另两个是富春和锦春)。因为风景好,就在河边,穿花拂柳的一路寻找过去本身就有趣,还可以看着水景吃包子,不远处就是瘦西湖,反倒成了现在扬州最红的一处早茶地点。
当时负责的张副总说,现在,各种接待都放在这里,倒也监督他们越做越好。“你要知道,被接待的人,都见过世面,个个都是美食家。”
▲每天清早,扬州冶春茶社都生意红火(蔡小川 摄)
这话倒有几分道理,冶春的包子,第一就是卖相好,专门的点心师傅天天凌晨起床过来包包子,个个都有几十年的经验,胜在手段熟练。随手一掂,就能达到最高要求:荸荠肚、鲫鱼嘴或者香炉脚,周围还有剪刀褶。这是我刚学会的欣赏扬州包子的眼光,张副总告诉我们,包子好不好,光看外面就能知道一半,扬州包子,要求都有荸荠那么饱满的肚子,而开口的包子,比如肉汤会洋溢出来的,就用鲫鱼嘴来形容,像鲫鱼般微张的口;而闭口的,得像倒过来的香炉底部,周围要有36道剪刀褶。“如果没达到,就不够合格。”
普罗大众吃的包子,也要这么多讲究?“当然。”厨师长在里面盯着,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看老员工也不顺眼,一直大吼大叫的,说包出来的东西不像样。冶春的师傅们在早上9点的时候,应该都已经工作了四五个小时,也不犟嘴,一直在默默包着。这大概是他们一年最繁忙的时刻,不仅要满足每天的门市,还要应付过年的年货,他们每年春节的包子能卖10万箱。厨师长得意地说:“全部手工,一个机器的都没有。”大家都知道,要是改流水线包包子,就算外观还一样,里面的感觉就全部不一样了。
虽然是手工,现在也讲究标准,要求大小一致,结果馅和皮就特别讲究重量:要求最通俗,也是最畅销的三丁包,面是55克,馅是35克,不能有差错。
▲一个三丁包通常会包出大约30个褶(蔡小川 摄)
馅全部是先和好的,“用的是高邮那边的黑毛猪的猪肉和猪皮,特别香;鸡用的老母鸡,笋是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的,倒也不愁”。三丁包是扬州在明朝发明的包子,这个年份,是王镇经过研究考证出来的,他说:“我看到书里面写,在明万历年间扬州发明了皮冻——这个东西一出来,扬州包子的春天来了。”
扬州的繁华,在明朝仍然持续。这个运河边的城市讲究吃喝华奢已经是惯例,饮食制度精巧,且家家户户竞争,是整个江表地区最富裕的区域之一。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把他的厨师全部带往南京,“这个是有记载的,不是瞎吹”。
皮冻首先用在了包子里,当时扬州家家户户都做各种包子,水晶的、肉的、三丁五丁的,都强调卤汁。所谓卤汁,就是将肉皮冻加入其中,包子出锅时,馅里自然带了那股鲜美的浓汤。“皮冻也分上、中、下三等。”王镇说,他因为出身不好,学校毕业后进了餐饮学校,和名厨们打交道多,自己也爱看典籍,所以特别明白各种菜肴点心技术,并不瞎说:“下等的,是最普通的,猪皮刮干净,一点脂肪粒不剩,然后用碱水洗干净,出水切细粒后,放在锅里熬煮,加各种香料,包括葱姜。这种的,也就是最家常中等的,要加河虾的虾子,你也知道我们这里是鱼米之乡,虾特别饱满,虾子也多。不过不能随便加,要保证皮冻水晶的感觉,必须把虾子包在纱布袋里放进去,然后汤才透明。上等的,加鸡汁、鸡汤一起熬煮还不行,各自熬好后加,味道特别鲜美。”
也就是因为这种精致的皮冻,扬州的点心一下跃升起来,家家户户都讲究吃细点。“即使是素菜包子,也能做得特别鲜美润滑。”就拿翡翠烧卖来说,把新鲜的茼蒿用大锅水烫熟,切菜泥,挤水,然后加盐糖,外加猪油和少许的皮冻,味道层次一下子就上去了,包好后,上面再撒点火腿末,整个烧卖,就是极其漂亮的作品了,“可以上《红楼梦》的”。
到了清朝,随着盐商在扬州逐渐成气候,包子开始讲究四季之分:春季要吃野鸭菜包,就用周边地区的野鸭肉,瘦而鲜,包括荠菜包,都属于时令;夏天吃梅干菜包子,因为开胃口,而且弥补蔬菜的断档,冬瓜下来则出现冬瓜烧卖;到了秋天,要润肺,吃萝卜丝包子,螃蟹下来就吃蟹黄包;冬天呢,则是枣泥,一年四季不会重复。
“我们现在还是这样。”冶春的厨师长说,这是他们最骄傲的一点,并没有失去时序。而常年供应的,往往就是最简单的:笋一年四季有保证,那就是三丁包;如果偶尔缺货,就做成鲜肉包。“你尝尝鲜肉包,我们这么多点心,我还是最喜欢这个。”
边说着,旁边被他严格要求的员工已经将刚蒸好的鲜肉包递上来,也是刚刚示范包给我们看的,因为面要发酵合度,过了时间就不能包,所以仅仅包了三个一笼。真不愧是现包现卖,热气腾腾地抓在手里,一吃,滚热的汤就出来了,需要小心防备。
大师的包子
就是因为包子,扬州出了几个点心大师,享受国务院津贴。冶春张副总的师傅陈恩德就是一位。大师穿得异常朴素,一辈子在白案前工作,弄到现在,总觉得身上有面粉似的,随时随地会站起来拍两下。
“你说的那些荸荠肚或者鲫鱼嘴,我觉得是入门的,关键还得有32个剪刀褶。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得有这样平衡的外观,包子才会好吃。”技术上的一点点差异,会造成包子的口感不同,“比如说封住的那种,里面满是豆沙的热油,还有水晶的热汤,要是漏了,肯定口感大打折扣。再拿不封口的蟹黄肉包来说,如果你包子不匀称,那么肉汤全部喷出来,也就没有好的感觉了”。
▲“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是吃蟹黄汤包的诀窍(蔡小川 摄)
《红楼梦》里确实有若干点心是扬州点心,包括豆腐皮的包子,还有松瓤鹅油卷。“前者我们叫晴雯包,用豆腐皮做外面的皮,里面包笋和香菇,外面用葱裹口,特别水灵,而且是清鲜,属于清补系统,适合晴雯的角色。后面一个,是咸的,扬州人善于吃鹅你也听说了,鹅油香,可以做成酥皮点心,也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鹅油松瓤卷。”说得如此清楚,是因为1987年的电视剧《红楼梦》拍摄的时候,找的就是陈大师去掌勺。“那个鹅油卷我都多年不做了,可是一做,还是特别香,松子炸过压碎,鹅油在外面做酥皮,突出咸鲜味,那些演员都高兴死了,没想到还有这么美味的道具可以吃。”
扬州人吃得讲究。“就拿寿桃来说,60岁和80岁做寿的,桃子的形状和外观都不一样,80岁的就要上蟠桃了。别说这些日常点心小,可是扬州人吃惯了,哪里肯放松,你做得不好,就会被指责。”大师多年在扬州宾馆里给各级领导人做菜,养成了一手好雕工和摆盘技术,可是这些现在他不教了,就教普通徒弟,“现在普通的都做不好,哪里还能做那些高档的?”有个台湾老板特别欣赏他,动员他开包子连锁店。“我俩开玩笑,我说,我们一开,‘鼎泰丰’可能会倒闭。”可是没有这精力,后来老板帮他开设了学堂,专门招收普通的农村青年,三个月就能学会包包子,“日后进步怎么样,要看每个人的造化”。
包了一辈子包子,大师自己倒是不吃任何包子。“就是不喜欢了,谁包的我都不吃,我自己包的也不吃。我徒弟掌握着全国所有的高级点心店,让我去尝尝,我也不肯。每天早上都吃面条,走到哪里,看到我来了,伙计都会喊,大师来了,面一碗。”面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鸡蛋,几片青菜。“自己带瓶腌的姜片,就过过口。”有时候加点萝卜丝。
真是“万包丛中过”,却一点都不沾到身上。好像武林高手的风范。
▲豆腐皮包子(蔡小川 摄)
去到大师推荐的自己徒弟们做的同顺馆,菜市场旁边的新店,门窗明亮,门口的招牌就很有趣:本店招收学徒,只招收有孝心,勤劳肯学者一律可进。再看玻璃厨房里面工作的员工,农家子弟的模样,一水儿的年轻人,态度极其认真,每个包子都有自己的模样,硬挺挺地立在那里。至于是不是荸荠肚或者鲫鱼嘴,则要看蒸过之后的考验,不过,光看生坯就很整齐,感觉很是舒服。
我们照例还是来了三丁包,还有传说中的“晴雯包”——不过应该是民间版的“晴雯包”,也就是豆腐皮包子,外加大碗的赤豆年糕汤和菜饭。先说稀的两样,端上来并不好看,也就是民间餐馆的家常模样。
可是一尝就知道是美味,赤豆全部融化成沙,里面的小年糕块糯香十足,并不甜,是最基本的味道。菜饭呢,这个季节的青菜被霜打了,软了不少,正是好季节,里面还切满了前面所提到扬州咸肉的碎粒,那些小粒油润可是不烂,应该是和青菜一起炒过烧成了汤,再加饭煮成,可见选材严格,散发出浓香。想到了郑板桥说他的家乡,也是离开扬州不远的苏北地区兴化,就给冬天到访的亲友吃烫饭,说最是老人和穷苦人喜欢的食物,应该也近乎这般。
这两样稀点都超级合格。再看干点,三丁包的模样好看,一吃,热汤就流了出来,鸡肉的硬和猪肉的软烂有区分,还是家常味道的浓香,并不惊艳,不过也不难吃;晴雯包则大跌眼镜,想象中的晴雯包是豆腐皮包在外面,收口处用青葱,可是这就是白面包子,吃起来倒是好,里面有软烂的豆腐皮和青菜和的馅儿,同样是家常口感。不仅暗自骂自己,到菜市场门口找什么晴雯包,人家写也写的是豆腐皮包子。
同顺馆好就好在家常味道,点心大师的学徒们看起来也都很朴素,相比起大师想要打败的台北的鼎泰丰老店,都是老老实实做点心的老店,端上来的,也都是食物做本真的味道。现在还这么扎实做食物的点心店并不多。
大师推荐的另一家花园酒楼,说这家的虾仁煮干丝和蒸饺都很正宗。早市拥挤异常,基本上需要拼桌而食。还没进门,就看到有人拎着几百个包子往外走,也不知道是家用还是买回去继续销售,也就是因为他这一买,我们的排队队伍延长了不少,都是现包现蒸,扬州包子讲究的店都是如此。
我点的蒸饺,照常规想法,包子和蒸饺馅儿的区别并不大,吃口区别也不大,可是因为已经被点心大师教育过,所以明白关窍在哪里:两者外面的面皮的发法不同,里面的馅料组合一样,包括卤汁添加的程度也不一样,想吃甜口的,可以选择蒸饺。两者各有受众群。
▲扬州的点心非常精致,《红楼梦》中提到的点心就是以这里为原型
一个个饱满的月牙状的大蒸饺端上桌的时候,光看卖相就很吸引人了,也许是经历了清末开始的衰落时代,扬州的大众食品都讲究大,有股粗豪的气概,并非小巧的江南点心可比。取一个在碗中,咬开的刹那,那股鲜美的汤汁就流淌出来,因为微甜,所以在味觉上更胜一筹,微微能吃到虾子吊汤的鲜美,应该是王镇所介绍的“中等皮冻”,不由得学着用扬州话叫了句,卤汁真好。比昂贵的蟹黄汤包都要好——好在单纯。
顿时明白大师为什么称赞这里的蒸饺了。简单,不做作,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一种扎实美味的食品。我愿意我家的春节早餐桌上,摆满扬州的各路点心、结实的三丁包、喷香的松子烧卖、濒临失传的翡翠烧卖,还有汤汁饱满的扬州大蒸饺——据说一定要有,因为像元宝,热气腾腾,散发它们各自的味道。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