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器人企业如何迎“风”起舞 跨越5200公里,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如何在宁波扎根
四川机器人企业如何迎“风”起舞 跨越5200公里,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如何在宁波扎根,
四川机器人企业如何迎“风”起舞
卡诺普焊接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绵阳企业研制的四足机器“警犬”。 受访者供图
布法罗公司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 8□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5月底,研发智能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简称“配药机器人”)的四川杰仕德科技有限公司收获了两笔省外意向投资,额度达6000万元,这超出了公司董事长易基刚的融资预期,他直言:“行业很‘热’。”热潮奔涌而来,中国机器人早已跑出加速度。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全球的装机份额从2012年的14%提升至2022年的52%。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机器人领域发生融资案例59起、涉及融资金额45.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6.92%和51.72%。四川也迎“风”而上。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细分赛道,均有川企崭露头角。新赛道上,川企如何抢得先机?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研。A家底如何?已集聚上百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和21家规上主机企业每小时可配制200袋静脉输液药液,效率是人工的3—4倍。近日,记者走进杰仕德科技,看到了这款配药机器人:外观像普通的立式柜,内部却“长着”一双双“巧手”,能快速将药剂瓶切开,再将针管插入提取药液,然后精准混合到输液袋中……易基刚介绍,传统的静脉用药调配由人工完成,不仅容易造成职业伤害,而且工作量极大,我国每年的静脉用药量在百亿袋以上,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护士参与配药。“目前公司的配药机器人已在省内外10余家医院上岗。”同样瞄准医用领域,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已在康复机器人赛道深耕10余年,其拳头产品是可以“穿在身上”的外骨骼机器人,其中一款“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在全国首批获得认证。“这款机器人可帮助脊髓损伤、瘫痪人群站立行走,也适用于康复治疗。”该公司执行总经理范新华介绍,目前该产品已在上百家医院使用,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在工业机器人赛道,四川也不乏“隐形冠军”。以研发机器人控制器起家的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2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冠军”,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近15%。今年大热的人形机器人,四川也有布局。今年3月,四川启动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首批项目,其中就包括“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一个月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落地成都,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在工业机器人赛道,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链已经成熟,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处于早期,产业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四川有很大发展机会。”创新中心负责人、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坦言,下一步创新中心将加快科技攻关,争取尽快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面市。总体来看,四川机器人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在机器人相关领域,全省已有上百家企业,规上机器人主机企业21家。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川自2014年布局以来,已形成成都龙潭寺、成都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宜宾三江新区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构建从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B技术如何?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手,寻求核心技术突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但在核心技术层面,仍存在“卡脖子”现象。川企如何闯关夺隘,突破技术难关?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2012年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当年就遇到创业的第一大难题:从零开始做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都要进口,这几款零件买下来和购买机器人整机的费用差不多。最后公司选择调整方向,从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做起。“我们走的是一条从单一零部件研制到单一控制系统研发、再到传感器以及整机制造的技术路线。”邓世海介绍,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公司以此入手,实现控制器的国产化,力争把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在技术攻关方面,公司依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多年蝉联国产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记者调研发现,在寻求核心技术突破的道路上,不少企业都选择与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我们的科研团队由临床一线专家和高校院所专家组成。”易基刚说,在临床进行“真枪实弹”的应用后,公司会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产品。而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创业公司——布法罗,从成立之初就具有创新基因。范新华介绍,作为电子科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2015年起,公司和医院专家合作建立医疗团队,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围绕临床需求开发产品。不过,和发达省份相比,四川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平台仍然偏少。“四川尚无国家级机器人创新平台,现有省级机器人创新平台主要以机器人应用研究为主。”四川大学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章毅建议,下一步要在机器人操作系统、技能学习与发育进化、情感识别等前沿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同时在高性能传感器、驱动器、能源总成等关键零部件和系列整机方面加快研发。C难点在哪?最难的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100,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当前,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产品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没有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容易在资本市场上昙花一现。“最难的不是从0到1,将技术变为产品,而是从1到100,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范新华发现,高校要做出样品其实很快,但从样品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实用性、产品价格等各方面因素。公司产品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多年,但仍在持续打磨。“近3年来,我们不断对外骨骼机器人升级迭代,比如让操作更加简单、步态控制更自然、匹配度更强、训练模式更丰富,同时生产成本更低。”范新华说。由于技术成熟度、成本、安全性、行业标准等问题,目前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以静脉配药机器人为例,目前在医院的渗透率还不到2%。为了打开市场,杰仕德科技选择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合作,打造行业示范样板。“很多医院最看重的是产品能否真正解决临床需求。”易基刚介绍,把样板树起来才有说服力。在工业机器人赛道深耕10余年后,卡诺普已拿下了比亚迪、富士康等众多客户。邓世海透露,这背后的秘诀是打“持久战”。“产品一般先给客户试用,刚开始即便符合产线要求,也不一定能进入采购目录,因为很多大客户手中都有多家供应商,企业要锲而不舍、长期跟踪,一旦有替补机会就要立刻抓住。”邓世海说。还要善于寻找新机会。2021年,卡诺普决心跳出焊接领域,目前公司已经研发生产了50多种单一型机器人,涵盖焊接、机床上下料、搬运、码垛等多个领域,今年还全力开拓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等新赛道,预计年内将有10多款新机器人面世。布法罗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近日,公司已在开发适用于个人的康复机器人产品。“我们将聚焦银发经济,开发老人照护类居家产品。预计下半年会推出3—4款相关产品。”范新华说。D短板在哪?产业布局较晚,规模偏小,应用场景不足《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与广东、上海、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四川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晚,目前仅有成都、绵阳等2个机器人专业园区,并且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率较低。”章毅指出。由于应用场景不足,一些机器人还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公司的焊接机器人在省内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到5%,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8%左右。”邓世海透露。有差距,也意味着有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西部省份,机器人市场机会多且竞争相对较小,川企大有可为。”章毅建议,下一步,政府部门要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对接,加大机器人在工业、康复治疗、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场景应用,促进机器人企业加快发展。在市场开拓方面,可以借鉴发达省市经验。“康复机器人的主力市场还是在社区和家庭。”范新华举例,近3年上海已建成上百家社区康复中心,为社区残障人士免费提供康复器材、康复健身指导,其中不乏康复机器人。四川可以借鉴相关经验,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力量的共同参与,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广康复智能设备,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服务。高昂的成本与售价也是制约机器人推广的主要难题。“可以借鉴广东等地的医疗设备租赁模式。”易基刚建议,金融租赁平台可以根据医院要求购进选定的医疗设备,由医院在使用期内分期支付一定租金,可以极大缓解医院和地方财政资金压力。紧牵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日前成都已提出,将以人形机器人进世园会为节点,开展机器人“十进”活动。企业也注意到一些可喜信号:在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和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背景下,整个市场更“热”了。“连做五金加工的企业最近都主动上门要购买设备。”邓世海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近日已进入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第一批)名单,这让公司的路更宽了。
跨越5200公里,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如何在宁波扎根
米娜瓦尔·艾力是一个出生于新疆喀什,如今定居在浙江宁波的维吾尔族姑娘,目前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
从2011年9月至今,一晃眼,米娜已经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做了13年辅导员,送走了10届、28个民族的近5000名毕业生。
最初的种子
所有的故事,都始于2006年9月的那个夜晚。带着对远方的憧憬,告别父母亲人,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又搭了5个多小时大巴,20岁的米娜终于在那晚抵达距离家乡5200多公里的宁波,一个未来会成为她第二故乡的城市。
作为新疆岳普湖县的高考理科状元,她即将进入宁波大学,成为学校招收的首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一员。
时间已过午夜,走下大巴,热潮裹挟着濛濛细雨兜头而来,米娜和另外几个来自新疆的新生站在陌生的街头不知所措,旅途劳顿也让他们疲惫不堪。凌晨1点多,他们找到一家还亮着灯的小卖部,米娜作为普通话说得最好的人,给学校辅导员打了个电话。出乎意料的是,电话没响两声就被接起,那头传来辅导员的声音——“你们就在原地等一下,我们现在就来接你们。”
“辅导员知道我们来宁波的时间,联系不上我们也很担心。”米娜回忆,“真的,当时听到她这句话,我就像终于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那种感觉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在维吾尔语里,米娜的名字意思是“优秀的、独一无二的”。人如其名,她从小就是个优秀、要强、不爱抱怨和哭泣的孩子。但被接回学校,在寝室安顿下来,关上房门的那一刹那,米娜憋了一路的眼泪唰地落了下来。
宁波,好远啊,怎么会离家这么远,比想象的还要远……
在难以适应的闷热和不安里辗转反侧,快天亮时米娜才终于入睡。早上,她被一阵敲门声唤醒,打开门,看到一个“很漂亮、很有江南气质”的女老师,手里提着热腾腾的豆浆油条。“她是我的班主任,带着两个同学来看我,温柔、周到地给我介绍报到流程和学校的情况,让我很感动。”米娜说。
酸涩、无助、关怀、温暖……米娜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启。
读大学,是米娜第一次离开新疆出远门。她仍清晰记得最初那段日子有多难熬:气候太潮湿了、菜的口味太甜,吃不好睡不好,想着干脆回家乡算了……回想起来,她觉得,“所谓不适应气候、饮食,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想家、想爸爸妈妈。”
后来是怎么适应的呢?“因为一些看似平常、点点滴滴的事情。”米娜说。
在宁波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很冷。来读书前,米娜听说宁波四季如春,冬天不下雪,于是一件厚衣服没带就来了学校,入冬后突然降温,大家穿上了羽绒服,来不及去买衣服的她还穿着一件运动服。
一天课后,教计算机的老师将米娜叫去办公室,问了问她学习、生活的情况,递给她一个袋子,说:“我看你穿得挺少的,我给你买了两件毛衣,你要多穿一点。”
“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下子有想哭的感觉。”米娜回忆,“她还塞给我一个信封,推着我收下,说有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用跟老师客气。我抱着袋子,连一句‘谢谢’都没有来得及说就被送出办公室,后来发现信封里面装了400块钱……”
她至今记得那时的心情——喜悦、感动又惭愧。“高兴、感动,因为我是第一次从爸爸妈妈以外的人那里感受到这种温暖。我心里想,这里的人怎么这么有爱?这不是爸爸妈妈才会做的事情吗?然后又很惭愧,觉得老师花了自己的工资给我买衣服。我就这样,拿着袋子一路想一路走回寝室。我特别想把这件事分享给家里人,我想爸爸妈妈听了会很放心。后来爸爸妈妈知道后,一定要寄点红枣核桃等家乡特产给老师。”
米娜说,就是这些日常小事,让她对宁波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感情,在她心里种下了最初的种子。“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跨地域跨民族的深厚情谊,让我感觉我在这里不是外人。”
自然而然地,适应与转变悄然发生。回喀什过寒假时,有一天,她突然发觉自己挺想回宁波,想去校门外吃年糕,想和同学们去步行街逛街。
大学快毕业时,米娜有了留在宁波工作的念头,怀着矛盾的心情,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通常,像米娜这样远离家乡、外出读书的新疆学生,父母会更希望他们毕业后回到家里,但米娜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我爸爸就一句话,你跟着自己的心走就行,大胆往前走,但如果干得不开心,就随时回来。”
大学期间,米娜的父母来过宁波两次。“我妈妈觉得这里的人特别好。比如坐公交车,看到他们拎着大包小包,一看又是从很远的新疆过来,人家会给他们让座。我妈妈来我寝室,我室友们可热情了,招呼她坐下,拿东西给她吃。她普通话不是太好,表达不出来,但心里特别高兴,感觉很温暖。”这些点点滴滴的印象,也是他们支持女儿留在宁波发展的原因。
2010年,米娜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年行政助理。第二年,得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要招收第一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招聘专职辅导员,帮助这些学生适应这边的生活,米娜报名应聘并顺利被录取。
“我想,这些学生可能更需要我,我有跟他们相似的经历,走过他们即将要走的路,可以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而我自己也更能够发挥所长,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米娜说。
从不适应到喜欢,从接受爱到传递爱,从被温暖、被帮助,到温暖和帮助他人,带着向往与想象从西部边陲来到东部沿海的新疆姑娘,决定留在这片远离家乡但同样充满爱的土地上。
米娜瓦尔·艾力(左一)与各族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一个辅导员能做什么
当上辅导员后,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米娜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学生们一同度过。他们一起谈心、聚餐、逛街,一起读书、跳舞、打球……不知不觉间,米娜成了学生们愿意信赖,能够畅所欲言、分享心事的朋友,他们对她的称呼也从“米娜老师”变成了“娜姐”。
“我是跟学生一起成长起来的。”米娜回忆,“带第一批新生时,我自己也没有经验,是辅导员里的新生。在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遇到和解决问题,慢慢地,感到只做日常性的工作远远不够,还要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去探索创新,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米娜觉得,自己能做的、想做的都太多了,她从未停止过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做更多有意义的尝试。
为了让各族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帮初来乍到的民族地区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米娜在学校里办起艺术团、足球队等社团,邀请各民族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参加,让学生们展现自我、结交朋友。有羞涩、孤独,总是回避与人交流的新疆女孩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收获了友谊,绽放出笑脸。
发现部分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普通话能力偏弱,上课听不明白,下课难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米娜主动向学校建议开设《汉语听力与阅读》公选课。她买来普通话教材,亲自担任讲师。慢慢地,有老师反映,班上的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不再总低着头,被提问时能开口回答,课下也能和同学们聊天了。
近年来,随着新入学的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米娜已不再需要开设这门公选课。她留意到来宁波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多,转而在2019年成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团,带着学生们走出校门,为在当地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义务提供普通话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
培训团的老师多是精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学生,从基本的普通话培训,到教学员们用手机挂号看病、购买车票,再到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特色,在语言培训基础上,进行水电工、电商直播等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已为近千名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了上千课时的培训。
米娜说,组建培训团,是希望引导学生们发挥所长,服务社会。“他们来到这边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从受帮助到帮助他人,学生们能得到锻炼,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读大学时,米娜常被好奇的内地同学们询问“你们在新疆骑马上学吗?”“你们在新疆住蒙古包吗?”“新疆能看到海鲜吗?”等问题,起初,她觉得这些提问很有趣,但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发觉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民族、地域之间还缺乏足够的相互了解。“我们是不是可以作为桥梁、纽带和种子,通过一种方式让大家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风俗文化,实现一种文化交流呢?”
米娜发起成立了一支由各民族学生组成的“幸福石榴籽”宣讲队。在宁波,他们走进街道、社区,向当地居民介绍自己的家乡,交流来宁波后的感受;假期返乡,他们又走入家乡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跟乡亲们分享自己到内地求学的经历和收获。学生们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的平凡小事,但每个朴素的小故事和每个讲故事的学生都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十年来,这样的宣讲活动已经举办了670余场,宣讲员们的足迹遍布全国5个自治州、7个地区、49个县(区),辐射受众超8万余人次。
在不断丰富创新高校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米娜发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找到让各族学生都能被打动、激发共鸣的“共通点”。在深入了解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她在实践中慢慢有所体悟,“比起单纯讲述特定民族、地域的故事,不如更多分享那些各族中华儿女共同参与、共同付出的鲜活事迹,例如各族人民共同保家卫国的故事,红军的故事等等”。
课外时间,米娜会带领各族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城市博物馆、鲁迅故居等文化地标,让他们亲身接触、切身感受脚下土地的厚重历史;她组织学生与当地小学的孩子一起参与剪纸、做漆扇等非遗体验活动,大手牵小手,共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她创办“树人讲堂”,邀请各界嘉宾来校办讲座,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能力提升”,从反电信诈骗和普法到女性生理健康知识科普,备受学生好评;她创设周末剧场,为学生们放映红色电影和励志影片,吸引了1.3万余人次观影;在民族电影与美食分享课上,米娜带学生们观看介绍各民族文化风俗、发展变化的影片,再一起品尝民族特色美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了解;她还组建了“幸福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公益服务团队,鼓励学生参与服务,在奉献爱心中充分交流互动……
从2011年9月至今,一晃眼,米娜已经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做了13年辅导员,送走了10届、28个民族的近5000名毕业生。
一群孩子毕业了,一群孩子又进入校园。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和变化,米娜也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当学生们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米娜似乎总能想出新点子,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引方向。
“其实许多办法都是对症下药想到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我会想怎样能以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有成效就继续打磨提升,成效不好就马上改变方式,没有别的捷径,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做起来的。”米娜说。
2017年,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米娜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米娜工作室”,提炼出一套做各民族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浸润式”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和“米娜工作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分层、分类、分时段地提供学业、生活、择业等方面的精准帮扶,助力学生们适应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生活和社会环境,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教育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们。
如今的“米娜工作法”已在全国统一战线和全国高校广泛推广,米娜办公室也成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和平台,在推动民族团结、促进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人一定要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用心做好,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冲劲。”做了13年辅导员,米娜依然对工作充满干劲,“我是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没法原地踏步,内心会驱动自己不断前进,摸索更好的工作方式,学生的反馈也是我进步的动力,辛苦归辛苦,真的是乐在其中。”
米娜瓦尔·艾力(左三)与各族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米娜老师工作能力很强,但私下跟我们在一起时很温柔、很随和。她得了那么多奖、那么多荣誉,但这一点从没变过。”穆太力普·麦吐迪是米娜办公室的学生助理,他回忆说自己刚入学时,普通话没有现在这么好,跟老师说话会紧张,是米娜办公室的学长带着他适应校园,米娜不断给他机会,让他承担任务,告诉他别怕做得不好或者犯错,没有人会因此责备他。在这样的氛围里,他成长了很多。
跟在米娜身边,穆太力普见过她去想退学的同学宿舍里反复劝说,见过她为解决学生的困难四处奔走,见过她脚不沾地地忙碌。“一些事做起来不容易的。”他说着,竖起两根大拇指。
在米娜办公室,高耸的格子架上陈设着各式奖杯奖状,记录着米娜这些年来的付出与收获,她笑着说只有在领奖的那一刻可以放松,其他时间都是“累并快乐”。
“不仅我在付出,学生们给予了我更多。”米娜说,“看到有学生从一开始非常不愿意待在这里,不愿跟人沟通到慢慢会主动找我聊天、约我逛街,不需要很大的作为和成绩,就是这样一个转变,一点点进步就会让我心里觉得真好。还有,当学生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我的时候,我觉得做的一切都很值,作为辅导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没有什么比学生的成长更让米娜感到幸福与欣慰。
库尔班·肉孜刚入学时性格内向,不愿和人交流,一度因为家庭原因打算放弃学业,回乡打工。米娜一次次找他谈心,为他申请勤工俭学岗位,找本地学生和他结成学习对子,带他参加各种学校活动,让他担任义工服务队队长……一点点地,内向的男孩变得开朗起来,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还会主动把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介绍给学弟学妹。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了村里的统战干部。“很神奇!”米娜感叹,“我们能做的可能只是学生自己所付出的百分之几,但就是助推这一把,就能成为激发他们打开心扉、快速成长的动力。”
卡德旦·阿不都许库性格开朗,玩心重、点子多,为让他把特长和优点用得恰到好处,米娜让他担任班里的组织委员,学着组织同学们活动。毕业后,卡德旦成为家乡的税务干部,主动要求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将在学校里学会的本领用在工作中,组织村民们一起跳舞、画画,一起学习普通话,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2019年,卡德旦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贡献奖,刚领完奖,他就在会场打电话向米娜报喜。
迪力木拉提·艾尼因为家中困难,大学三年一直领着学校的助学金,米娜还为他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毕业后,迪力木拉提回乡创业,开了家电子商务公司。公司发展迈入正轨后,他联系米娜,专程返回宁波向母校捐款,希望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为有返乡意愿的新疆学弟学妹们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让米娜感到骄傲的学生还有很多:那个驻守在帕米尔高原上,忠诚勇敢的塔吉克族护边员;那个惴惴不安地由米娜开车送去面试,最后留在宁波成为小学体育老师的足球队队长;那些像米娜的弟弟妹妹一样,茁壮成长,令她从未感到孤单的孩子们……
“在我看来,没有变不好的学生。”米娜强调,每个学生情况都不同,没有固定公式可以套用,“做学生工作一定要走心。有时候,你也会失落,也会受打击,我会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有问题。辅导员这份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年轻人的变化,过程很难,但做喜欢的事,付出的辛苦会让你的获得感像一瓶好香水,拥有更丰富的层次和香气。”
在大三女生阿依努尔·艾山眼里,米娜就像一朵雪莲花,让她亲近又崇拜。她扳着手指认真解释:“一个,她好看、漂亮,像雪莲花;一个,她坚强、强大,像长在高海拔雪山上的雪莲花;一个,她对人们很有用、有帮助,雪莲花也是一种对人有益的药材。”
许多次,有学生对米娜说将来想成为她这样的人,她为此开心,感到“心里踏实”。米娜笃信一句格言:“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她相信,给予学生们更多爱,并且言传身教,就一定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也促使自己进步。
米娜说,曾经,遇到的人们给了她“爱与榜样”,如今,她希望将“爱与榜样”的力量传递给自己的每个学生,希望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向祖国大地,生根开花,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与忠实践行者。
米娜瓦尔·艾力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场。(受访者供图)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作为14名上台领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之一,米娜身着精心定制的维吾尔族盛装,走上领奖台,这一刻成了她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 “赣食点检”小程序上线 可扫码查询食品抽检信息 莞企有爱丨发展与公益同行,三津食品用“小包子”蒸出“大幸福”
- 秋日生活记录:如何用简单方法享受季节变换的美好 通过手掌能判断肝脏情况?如何识别肝脏“求救”信号?
- 天猫618开门红涨超40%,usmile笑容加如何抓住会员红利? 女航天员王亚平 , 常年没回家 , 被问"如何维持丈夫的感情"怎么说
- 对话5位女性创始人:新时代的交叉口,餐企如何应变? 快消市场新一轮“存量争夺战”,如何挖掘数据价值?
- 中美韩23年军火出口金额断崖:美国2380亿,韩国135亿,中国多少 贸易顺差5826亿元,美国再次成中国最大出口市场,脱钩失败了?
- 今年如何入局旅游火爆市场?“线上酒店代理”这个行业将是下一个风口! 三料影帝又获金鹰奖!与陆毅是同学,出道20多年买不起房,娶了小18岁的白富美
- 旧货交易成就万亿大市场 SAKURA樱花金秋季大篷车亮相宁波,解锁秋日盛景
- 四川机器人企业如何迎“风”起舞 跨越5200公里,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如何在宁波扎根